92范文网 >工作报告

体育生调研报告7篇

调研报告可以帮助组织识别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应确保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杜绝虚假夸大,下面是92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体育生调研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体育生调研报告7篇

体育生调研报告篇1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要求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习简单的运动技能技巧和体育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生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这将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现通过对冷水江市六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__、体育被视为副科,不被重视

衡量一所学校强弱不仅仅在于升学率,评判一位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考试成绩,但事实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一直是全社会和学校管理者的指挥棒,考得好的学校既得名又得利。在这种强势压力下,学校管理者不得不狠抓升学率,狠抓广大教师的考试业绩。只重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体育教学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了。体育教师也就成了副科教师,家长更不会重视,甚至有家长怕累着孩子,不让他们上体育课。这就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兴趣,他们也就敷衍了事,更谈不上花心思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益的锻炼。久而久之,在学生的眼里,体育课就是玩的代名词。再加上一些老师为了考试出成绩,不惜大量占用体育课的时间。

2、 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

观念较为陈旧,只注重体育成绩的单方面的提高,不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少部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为学校在一些运动赛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增光添彩,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目光仅放在了短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长期的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3、 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上课兴趣不足, 热情不够

由于各种原因,也导致了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体育课热情不够,能参与锻炼的仅仅局限在按部就班的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甚至在体育课堂上也懒得运动,应付了事,有的还以各种理由请病假,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由于学生的体育兴趣没有被培养起来,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就是放羊了,随便玩了,完全脱离了老师的教学,组织性差,随意性强。

4、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

体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欠缺,师资观念水平有待提高。有人曾笑话体育课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内容重复,没有按照《体育与健康》这本教材上的内容一课一课上下去。体育课堂的内容,无新意,学生提不起兴趣,或者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考跳远,那就节节课都练习跳远,有一跳跳几年的现象存在。

二、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__、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

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

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大家都重视体育教育,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总之,通过以上对冷水江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体育教师要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各环节的作业,遵循体育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确保学生健康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学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为体育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强健体魄,为以后大学体育课程打下扎实的体能和技术基础。

体育生调研报告篇2

目前课外文体活动真正能够有创新的并不多,绝大多数学校的活动水平还是停留在前些年的跑跑步、打打球的基础上,能够真正提高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效率的很少。因此,研究菏泽学院利用体育场地设施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高校、中学课外文体活动资料以供制定策略参考。

2.调查法。调查菏泽学院体育场地(生均体育活动面积均小于2m2),及一所学生活动场地相对充足的学校课外活动的情况。

3.实验法。针对菏泽学院体育场地器材采用一些课外活动实验方案。

二、结果与分析

1.对学生进行课外文体活动的必要性

从表1数据上我们很容易看出,课外活动的开展已经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逐渐被社会认同,学生处于青春期,我们应遵循其活泼好动和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表1对菏泽学院师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必要性调查我们还应看到学校领导(校长、教务主任、体育组长)对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认同高度一致,这说明了对学生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2.在菏泽学院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可行性

目前菏泽学院有标准场地的建设较好,经过调查研究,学院有一个标准田径场地、一个老式田径场地、一个在建田径场地以及体育馆两个和露天篮球场若干,这就为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场地条件。如果只要学院领导开动脑子积极探索,还是有条件满足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

3.影响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认为影响学生活动的因素主要有领导重视,升学重压下学生没有时间,经费问题为主要因素。由此可见领导对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视程度成了制约体育教师开展工作的最重要因素,而由于考试制度的客观存在性,使学生在学习时间上增加,直接影响了课外活动的开展,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需对以往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改良,绕过这一矛盾,符合这一大局才能使课外活动得以长期开展。场地器材安排问题成了师生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三、策略和建议

1.认真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方针,加大体育检查力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推进课外文体活动。

2.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课外文体活动质量。在组织课外文体活动中,场地器材薄弱学校要克服自身不足,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期方案。

(1)选择适合于自身特点的活动项目。在项目的选择时方案能否长期执行是重要原因,项目的选择要有两个依据:一是可行,就是活动场地容得下;二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确实有好处,受学生喜欢。传统的课外文体活动方式就是让学生踢足球,打篮球等项目,这确实对部分体育尖子有好处,但它忽略了绝大多数学生。在解决场地不足的矛盾时,我们可以采用占地小,用器材少的项目。另外还可以选择大学生较为喜欢的健美操等形式,也可以选择较为传统的跳绳、踢毽子等项目。

(2)合理组织,注重开始,贵在持之以恒。体育项目选择后,要充分结合教务处等相关处室,召开班主任会、班干部会让其清楚自己活动的出发点(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活动的组织细则(时间安排、场地划分、活动路线、活动内容等),以便统一调度。活动的组织形式:尽量以年级为单位(便于其它教学活动的统一安排),当天有课外活动的年级不排体育课,每周安排两次活动,加上两节体育课,基本可以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在活动的开始阶段,一定要注意组织纪律,这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全年级大集合、以班级为方队进行跑步(跑步的多少可根据天气情况和学生的练习基础灵活掌握),跑步时强调各班的整体性,不强调锻炼的强度,这样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对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也是一种培养方式。跑步结束后各班按照划定场地带开进行跳绳活动,初始阶段可集体进行,当习惯养成后由班级统一进行,刚开始跳绳可以简单一些,随着活动的深入可逐渐增加练习的花样如双摇跳、跳大绳、花样跳绳等。随着活动开展的深入,跳绳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体育文化,不仅仅是在活动课上,其它时间也随时看见学生们跳动的身影。这也正是我们的预期目的。

(3)课外文体活动的形式。活动课采用大课的形式,前半节进行体育活动,后半节按照事先组织划分进行兴趣小组活动。

(4)课外文体活动的保障。要保障课外活动的长期性首先要和班级评先结合,引起班主任和学生的注意,其次要和体育考试结合,目前,新《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准允许学校自己拿出切合自己学校实际的评价标准,也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最后,学院要切实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辅导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补助。

四、结论和建议

1.在学院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只要加强组织是切实可行的。

2.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要注意结合体育竞赛。既要在竞赛项目设置上出现活动练习项目从而促进学生练习积极性,同时又要在练习中间穿插竞赛,提高课外活动的兴趣。

体育生调研报告篇3

为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开展此次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改革新途径,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安全防护再上新台阶。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一是采用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法,了解体育教学情况;

二是观察法,即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看设施建设、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情况,并和体育教师交流,充分了解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及关注情况。

三、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部分初中和小学生进行调研。

四、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回收率95.8%,教师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93.3%;从调查问卷和观察交流中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从学生调查的数据看到,78.3%的学生认为每周体育课节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有21.7%学生反映出仍有个别体育课存在被挤占现象。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近七成学生上过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课,乒乓球等课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存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管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活动课预期的目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全达标;体育教学课堂随意性大,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五、现状成因

1、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统考科目,忽视了体育教学。中考加试体育以后,体育课得到重视,但平时还是不够重视,只是到了初三,加强锻炼,突击练习获得高分,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阁,甚至取消了体育课。

2、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几乎均为兼职;

教学中也只能给学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到了期末,简单的考一两项,划个分数,体育课就结束了。

3、体育场地及硬件设施不到位。属于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学校也没有自身创收能力,体育教学成果很难展现出让人瞩目的成绩,仅有的一部分教学经费也都会分配到以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上,因此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

4、安全问题扩大化。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体育课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学生稍有运动损伤或出现不安全因素,家长就会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推向体育教师,因此,有些运动项目如单杠、双杠、足球、远足等项目在学校不敢开展,造成体育课因噎废食的现象。

六、措施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民族振兴和国家兴亡。同时面临中考体育改革,体育教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实施教学,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举办短期或稍长时间的体育教师培训班。安排年轻而且有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师参加,聘请省市体育专家前来授课,尽快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队伍,弥补小学体育教师缺编问题;

同时,对学校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或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鼓励自主研修,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

3、要求各校每学期对体育教学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每学期定时购置、更换数量达标的体育器材,给每学期一次运动会,每年两季运动会,篮球赛、体操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分配足够的经费;

按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服装费。

4、安全问题人人有责。体育教师抓好课堂组织管理,把安全意保护识渗透到生活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尽量避免课堂上的运动损伤和不安全因素;

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估不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应查明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多种原因;

学校组织教师、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家长购买简单学生意外伤害险;

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意外伤害时有发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或体育教师,给体育教师一个大胆工作的宽松条件。

5、定期组织专业检查。对各校体育教学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成立体育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体育教学测评,每学年测评一次学校体育教学情况。

总之,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体育教学的根本,是一项长效性工作,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体育生调研报告篇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外,还需良好的身体素质.但目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运动休闲的健身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助于陶冶情操,缓解学习压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抗挫力。体育锻炼又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将学校素质教育扩展,形成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我们知道大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实验室、自习室,低头弯腰学习与工作的,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大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大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所以大学生更有必要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探究如何根据本校实际,改善并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们小组决定对xxx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对辽东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其中男生29份,女生49份。问卷的有效率是97.5%。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主要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形式是匿名的方式,这样可以合理的避免被调查者的主观偏见。同时也有利于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回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文献检索法

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为问卷结果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三、结果分析

本文把调查内容分解为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频率、时间、项目、方式、场所、兴趣、价值取向、影响因素以及渡过余暇的活动方式等几个方面。在此,结合调研所取得的大量来自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本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作一分析。

(一)存在问题

1.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在此次调查中,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调查我校学生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时,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4%的学生不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女生,在被调查的49位女生中,有78%的人不进行体育锻炼,与男生相比要高出九个百分点。

2.体育锻炼时间和频率明显不足

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明显不足,近一半的学生每周不锻炼或者锻炼少于一个小时。每周锻炼达7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6%,也就是说我校97.4%的学生平均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这与《全民健身活动条例》中规定每天活动1小时的要求相差甚远,这说明我校大学生还未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这反映了我校在学生体育锻炼方面严重不足。我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3.对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甚少

就表现男女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有着明显的差异,跑步在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中占近半比例。跑步项目之外,男生多以球类项目为主,而乒乓球则是大多数女生的首选。为什么跑步在我校学生锻炼中有如此之高的比例。在涉及我校学生是否掌握一些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这一问题时,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坦承几乎没有任何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只有5.1%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较多的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体育的锻炼方法和手段等知识了解甚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大程度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的体育课作为它用已不足为奇,因此,尽管学生进入大学后自主锻炼的意识有所增强,但苦于不知如何锻炼而只好作罢。

(二)影响因素

1.学业负担影响体育锻炼

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是影响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学生们说大学的课业负担较重,除了日常的课业学习,还要考一些国家证书,致使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学校体育设施缺乏影响体育锻炼

我校学生是如何看待我校的体育设施的,学校体育设施的实际情况是否限制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调差得知,我校学生认为体育设施很好的只有2.6%,认为我校体育设施一般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3.8%,43.6%学生对我校的体育设施不满意。在这些对学校设施不满意的同学中,70%的学生认为这限制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一般的学生中,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这降低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我校体育场地和设施限制了学生进行体育锻,学校体育锻炼场所的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也是影响学生进行利于锻炼的一个因素,在调查的学生中,56.4%的学生对我校体育场所的开放程度不满意。以新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为例,不仅开放的时间短,而且手续繁琐,每次都需要带干净的鞋子过去。这降低了很多学生进行锻炼的欲望。

3.主观因素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71%的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只有百分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影响。也只有12.8%的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感到很满意,52.6%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的体育锻炼不如以前,综合来看,我校大学生认识到了进行体育锻炼的意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现在的体育锻炼程度不如以前,并且有87.2%的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体能情况不是很满意。那么大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进行体育锻炼的,在这一问题中我们提供了多个选项,我们可以从这里对我校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的心态有进一步的认识。

根据调查结果可得出,我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原因是缓解压力,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强身健体,强身健体虽然也是我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但与前者相比,要少14个百分点。排在第三位的重要因素是应付考试,娱乐和方便交流分列第四和第五。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校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也清楚自身体育锻炼的不足,但是却并没有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缓解压力和应付大学体育考试。

4.客观因素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根据调查结果还可以分析出,许多客观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23.1%的学生认为是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所以不喜欢体育锻炼。此外,缺少同伴和天气原因也是影响我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影响我校学生体育锻炼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课余生活丰富。当今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有诸多的选择如逛街、购物、上网、打游戏、k歌、泡吧等等,体育锻炼相对于其它的休闲娱乐活动,显然不具备太多的优势和吸引力。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组织和引导,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大学生的体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终身体育思想得到加强,娱乐、休闲体育逐步取代竞技体育将成为高校体育的热点。学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运用体育传媒,推广、传播体育知识,创建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声势,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活动。

(二)完善体育资源配置,适应学生的项目要求

体育资源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但我校在场地、器材的配置上还不是很完善,学生进行锻炼的场地只局限于操场和学生活动中心,没有其它场地,这使得很多学生因没有场地而无法进行锻炼。同时,学校体育场所的开放时间也很短,学校的公共器材也未对学生采取开放的形式,这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运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对于场地、器材,学校应通过良好的组织管理和精心的设计编排使之能被充分利用,组织起吸引力更强的课余体育锻炼。同时,学校也应继续加大体育的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器材规模,建设更多的同时适应男、女生运动的场地。充分发挥现有学校体育设施,吸引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有组织地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三)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种体育锻炼的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以至于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教与学和谐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乐于投身于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坚持课余体育活动的习惯。

(四)建立奖励机制,定期奖励体育活动的先进

集体与个人在全校开展体育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每年要定期举行,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部、学生会联合组织评选工作。在此基础上,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的先进班级与个人的表彰大会,除给予精神鼓励之外,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奖励一些体育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等,促进大学生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科学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当定期开展科学化体育锻炼的讲座,开展各种课外体育锻炼的咨询会,创办各类关于科学化体育锻炼的板报,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身体、心理多个角度去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认识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进健康,愉悦身心,而且可以预防疾病。鉴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我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原因所在,并且结合实际提出提出一些具体化建议,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并且体育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希望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仅是智慧的,更是健康的!

体育生调研报告篇5

体育在打造健康xx,激励干部群众拼搏与合作精神,增强人民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xx知名度与美誉度,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xx体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抓住xx大开放的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

一、xx体育业发展状况

(一)群众体育持续发展

1、城市化起步前(1985年前):传统活动,学校为主

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至1985年,原江北县群众性体育组织仅有江北县钟声体育协会、xx市信鸽协会江北县分会、江北县钓鱼协会、xx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江北县分会和江北县棋类协会。群众体育以学校体育为主体,以农民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体育为补充。在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学校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其他各类体育活动,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达标活动。农民、职工、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则因地制宜地进行球类、棋类、武术、体操、田径等锻炼活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举办各类运动会或比赛选拔体育人才,推动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1958年,江北县获四川省体委、团省委授予的“全省农村体育红旗县”,获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签发的“体育红旗县”奖匾。

2、城市化起步期(建区前):推广武术,建设场地

1986年至1994年,群众体育除原有协会外,新建立了江北县武术协会、江北县气功研究会、江北县门球协会。各个协会数百人或数千人不等。县钟声体协1994年的会员达到5000余人。在这一时期,职工体育活动和老年体育活动较为活跃;除继续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外,门球运动日趋活跃,门球协会会员到1994年达到350人。尤其是在创建四川省武术之乡和全国武术之乡的热潮中,学校、农村和企事业单位兴起了群众性武术活动热潮,武术活动得到较快较好推广和普及。

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完善,群众体育的活动场地建设随之加强。1994年底,全县有小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游泳池、门球场等体育场所190个。

3、城市化加速期(建区后):全民健身,丰富多彩

1995年以来,xx城市进入城市发展的加速期。随着两路城区和龙溪城区的崛起,全民健身运动的场地日渐增多,体育运动形式更加多样。据统计,至xx年底,全区各类健身场所583个,面积443962平方米,人均0.53平方米。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卡丁车场、速滑、蹦极跳、健身路径等新兴体育场地不断增加。全区建立起了一支69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球类活动、长跑散步、武术、健身舞、游泳骑车等群众体育日趋活跃,早晚随处可见市民健身热潮。农民健身活动在建区后也有进一步发展。xx年,统景镇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鸳鸯镇和双龙湖、龙溪、回兴街道被中国农民体协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xx年,xx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二)竞技体育武术领先

自1958年武术名师赵子虬获江津地区拳械第一名后,江北县每次在地、市武术比赛中均居领先地位。进入70年代以后,赵子虬、曹科润、欧阳全等多次获全国武术比赛一等奖。江北县运动员在四川省和xx市田径比赛中,曾9次破省市纪录。1976年设立江北县儿童业余体校,设武术、女篮、田径3个班,其中武术班为xx市体委重点班,成为江北县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摇篮。

进入80年代后,设立了江北县武术馆。中小学校在田径、武术、篮球、排球、击剑等项目上形成一定优势,1988年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团体和个人金牌53枚、银牌42枚、铜牌23枚。1986年至1994年,江北县向高等学校、省体工队分别输送体育人才104人和17人。在这一时期,江北县女篮曾获全国少年乙组第4名;男排获四川省“四人制”排球赛第1名;武术获全国3个第1名,5个第2名,在四川省和xx市获取奖牌(杯)数百个,向专业体工队、体育院校输送武术人才15名。

xx区建立以来,以武术、篮球、排球、田径为重点的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至xx年,xx区参加全国和国际性武术大赛共获金牌130枚,银牌187枚,铜牌119枚,夺取金杯13座。其中,xx年在河南郑州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摘取金牌16枚,并获集体项目冠军;xx年在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上获总分第1名、单项金牌43枚。这一时期,xx区女篮、男排曾多次代表xx市参加全国比赛。在xx年xx市第二届运动会上,收获奖牌75.5枚,xx获全市区县成年组金牌总数第1名。在同年xx市第三届农民运动会上,xx区参加了所有的项目比赛,并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一的骄人成绩。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xx选手周子菊在跳高比赛中,以1.39米破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让世界刮目相看。在此期间,xx区向市以上输送各类体育人才890人。

(三)武术之乡巩固发展

xx武术起步于清乾隆年间,到建国初期已形成贺家拳等5个流行拳种。在政府和民间的推动下,群众习武风气浓厚,武术在群众中较为普及。为此,1975年,江北县第一次提出建设武术之乡。1983年开始武术之乡创建活动。1987年2月,四川省体委、四川省武术协会命名江北县为四川省武术之乡。1991年底,国家体委对江北县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进行初检。1992年12月,国家体委命名江北县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同时第二次全国武术之乡工作会议也在江北县召开。庚即,区委、区政府提出 “巩固成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争创一流武术之乡”的更高目标。在后来的巩固武术之乡活动中,领导更加重视,组织机构更加健全,骨干队伍进一步壮大,活动影响逐步扩大,xx年,xx区又一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武术之乡建设工作先进单位”。xx年9月,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将在xx举行,届时,xx将组队代表xx市参加比赛。

(四)武术文化出手不凡

1978年,江北县体委突击整理老武术家赵子虬的武术成果,编著出《三十六闭手—四川南拳》书稿,填补了四川武术著作一项空白。1982年整理出《中国武术管窥录》书稿。1983年按国家体委要求,由江北县体委负责,赵子虬牵头,撰写出38万的《巴渝武术史》稿。1983年在全县范围开展了武术工作普查,搜集武术手抄本68件,历代武术史料书刊880册,初步掌握流行县内5大拳派74个传统拳、械、功法。1984年,县体委又编写了《江北县武术拳械录》。1987年以后,xx武术与文化融合力度加大。经常在市以上运动会开、闭幕式上表演和给外宾及外国代表团表演。1994年,县武术队参加了大型电视剧《魂断钓鱼城》的拍摄。xx年,xx区把武术与舞蹈相结合,将失传多年的巴渝武舞整理出“巴渝武舞ⅰ”、“巴渝武舞ⅱ”,在第二届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暨国际健身气功展示会上表演,分获“大奖特别金奖”和最佳创意奖。之后,区体育局将其改编为《巴渝武韵》多次演出并取得成功,现拟申报《巴渝武韵》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体育产业缓缓起步

体育产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截止xx年6月底,全区已有体育市场21家。体育健身娱乐及体育表演企业11 个,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门点10个。从目前看,绝大多数体育门点和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从xx年开始,xx区通过体育彩票发行筹措体育事业发展资金,体育彩票销售由最初的30万元增加到xx年近1000万元。此外,区体育局拟设立体育园区和体育与旅游业联姻等方式,尽力推动xx体育产业发展。

二、xx体育业发展的机遇与困难

(一)xx体育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1、经济社会发展向好形成体育业发展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速改善,群众闲暇时间增多,追求健康、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已成为内在需求。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体育业发展创造出强大内动力。

2、xx直辖为xx体育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xx作为xx直辖市的主城区,代表xx参与国内外体育赛事和体育交流的机会增多,xx创造条件举办国家级和国际体育赛事已成为可能,这为xx体育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健康xx”为群众体育加油升温

中共xx市委提出建设“健康xx”,要求xx年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88%,居民人均寿命、青少年平均身高等各项指标在西南地区名列前茅,这为群众体育更好更快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4、武术之乡底蕴蓄势待发

xx武术底蕴厚重,巴渝武术蜚声海内外,倍受国际国内关注。目前,xx正在规划建设“巴渝武术中心”,国家体育局拟在xx建立“全国高水平武术人才训练基地”,区体育总局正在积极争取在xx成立世界峨嵋武术联合总会,这使巴渝武术在开放中走向世界成为可能。

(二)xx体育业发展遭遇的困难

1、干部认识不到位

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对体育给民族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产生的强大正效应缺乏必要的理解,重经济轻体育、重工作轻锻炼的观念和作法较为普遍,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氛围不浓。

2、大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xx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单项规划缺失,体育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总规和控规中缺项,导致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用地难,xx区体育馆xx年拆除后,迁建历时7年、五易其址是最好的佐证。目前,xx区没有一个投入运营的大型体育场馆,并亟待建设一批大型体育基础设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xx体育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3、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群众体育在城区和学校开展较普遍,在农村和企业存在薄弱环节;中老年人体育活动开展较好,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较差。竞技体育中武术一枝独秀,传统优势项目缺少优势,新兴优势项目尚未形成。体育基础设施在城乡的分布差别太大,农村体育缺乏必要硬件。

4、体育产业亟待破题

我区的体育产业,只是在体育彩票和体育用品销售及健身娱乐市场上做了一些文章,而在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培训和咨询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体育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上,目前基本上是空白。

5、政策支持乏力

财政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预算,缺少象教育和科技那样的刚性政策;对社会力量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缺失政策鼓励;对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没有留住和引进体育尖子人才的优惠政策。政策支持乏力,导致投入严重不足和人才匮乏,是整个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6、管理体制欠稳欠顺

区体育主管部门在机构改革中,经历了几度分分合合,给体育业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1972年恢复江北县体委,到1984年机构改革时,县体委与县文化局合并成立县文化体育局,1986年,县体委又与县文化局分设,但到xx年机构改革时,区体委与区文化局合并组建区文体局,xx年,区体育局又一次与区文化局分开独立运行。此外,在镇街文化服务中心没有明确体育管理功能,使体育工作难以落实到基层。xx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缺失,使全民健身运动难以实现个性化科学指导。区业余体校和武术馆事业编制偏少,优秀专业人才难以进入,竞技项目水平难以提高。

三、做大做强xx体育事业的建议

(一)科学定位,清晰思路

xx体育发展,应用大开放的理念来思考,要站在xx直辖市乃至更大的空间去审视。根据xx体育业发展现有基础和机遇,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xx乃至西部有可能名列前茅,因而可将xx体育业发展的目标,锁定为西部体育强区。

xx体育业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健康xx、一流武术之乡为重点,认真抓好体育规划、体育政策、体育人才、体育设施建设四项基础性工作,全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xx年或更长一个时期的努力,争取把xx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体育强区。

(二)健全规划,加强配套

应根据“健康xx”的目标要求和xx体育业发展的新定位,重新制定xx区体育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同时,应配套编制xx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健康xx”发展规划、xx竞技体育发展规划、xx体育产业发展规划、xx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要把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纳入xx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各项建设性单项规划,并通过法定程序确保这些规划得到认真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对xx体育业发展的导向保障作用。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xx体育业发展,应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软件硬件建设统筹、项目统筹等原则,做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的xx体育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针对目前体育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应切实解决好xx体育馆建设资金不到位形成的巨额缺口,以及二期工程抓紧上马等问题,使其早日竣工投入使用。要加快体育园区和巴渝武术中心等一批新的体育场馆的规划定点和建设进程,防止已征用土地被其他项目挤占。尽快解决xx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机构设置及相关问题,早日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个性化科学指导。及时解决区业余体校和武术馆编制不足问题,为引进和留住优秀体育人才创造条件。精心筹备和全力办好在我区首次举办的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积极筹建全国高水平武术人才训练基地和世界峨嵋武术联合总会,夯实xx武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础。

(四)完善政策,保障发展

要尽快完善有利于xx体育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投入政策和人才政策。如要完善区级财政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体育竞赛活动的投入政策;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有行政事业费和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土地出让金及税款返还等支持政策;出台通过特许、指定、专营、冠名等多种方式的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鼓励政策;要有企业和个人出资办运动队、体育俱乐部、体育运动学校、建体育场馆比照捐赠公益事业规定执行政策,以及出资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兴建校外体育场所按社会力量办学予以支持的优惠政策;要允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确保资金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将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资本金,按照股份制方式运作或以贴息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建设。要完善培养、引进和留住体育管理人才和优秀运动人才的政策,尤其要在安置优秀运动员就业等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方面出台实用政策。

(五)优选载体,活动推动

做大做强xx体育业,需要一些好的活动载体。要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各自强身健体的活动方式。如在机关干部中可实施“太极拳普及工程”,在市民中可开展“健康杯”体育活动,在学校、机关、农村和社区可倡导“我爱巴渝武术”的群众健身活动和开展武术人才选拔活动。推动武校、巴渝武术中心、武术馆等建设基础上,可推进大规模高质量的武术人才训练活动。在大型体育基础设施建成后,可争办国内外相关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总之,通过相应的载体,加快健康xx和一流武术之乡建设进程,推动其他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和体育产业破题发展。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各级领导要树立体育也是生产力的观念,高度重视、切实支持、带头参与、共同推动xx体育业发展。保持体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稳定性,把镇街文化服务中心更名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并明确体育管理服务职能。要加大体育园区开发建设、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健康xx、一流武术之乡等重点工程的领导和协调力度。要细化体育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加强督办和考核,用好的体制机制和优良的作风,推动xx体育业又好又快发展。

体育生调研报告篇6

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全民健身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在构建体育强国的征途中,我市群众体育面临怎样的现状,如何推动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带着这个问题,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我们从4月15日至30日,通过实地观摩、走访或接访群众、召开恳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对市属党政机关、社区群众、乡镇农村、单项协会等群众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专题调研,同时考察了池州等地的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一、我市群众体育总体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得到深入开展,社区体育、协会体育、农民体育力度进一步加大,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经常,锻炼人群不断扩大;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改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已初步形成。我市群众体育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并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全民健身组织逐步健全。全市七县一市政府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挂帅,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负责人组成的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委员会,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进行研究部署、检查监督和工作决策;体育社团工作向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方向迈进。全市成立了具备法人资格的体育社团17个,其中市级体育单项协会12个;创建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个,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7个,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1个,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2个,晨晚练点66个;xx市和八个县(市)全部成立了体育总会;截至20xx年底,全市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1731名。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各界联手,市县联动,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已形成传统,参与人群达数十万人次;全市连续举办城市职工运动会、社区运动会以及各类体育单项比赛,在宜城大地上掀起了一轮轮全民健身热潮;我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规模的运动会屡创佳绩,“四种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稳步推进,健身气功站点建设不断扩大。

全民健身设施明显改善。市及八县(市)、四区,在社区的公园、绿地、广场,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共捐建105条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19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1个县级“雪炭工程”,创建了3个省级全民健身示范乡镇。20xx年1月,我市经过改建的体育场正式对群众开放,成为我市城区群众体育健身的重要活动场地。市体育中心和训练综合馆已完成了选址和拆迁工作。标志着我市体育设施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

全民健身典型不断涌现。桐城市、潜山县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十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我市3个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4名个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2名个人被国家评为“群众最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5个单位“全国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群众体育意识不强,体育人口比例很低

通过对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问卷调查以及走访社区群众,我市大多数人对体育健身的认识,还停留在“医药健康观”,即“无病即健康”的层面上,很少有人对亚健康状态足够重视,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既便一部分人具备体育意识,但也还只是非“体育的娱乐观”(看电视、打麻将、听音乐等)和“体育欣赏观”(通过媒体观看以足球为代表的职业联赛等各种比赛)的水平上,通过体育活动直接参与的体育行为,在比例上仍然很少,能够持久坚持,并且愉悦身心、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的体育健身比例更少。

每周锻炼三次、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中等强度以上的,才能称之为体育人口。全国体育人口比例28.93%,我市体育人口比例仅为23%,而学生占总体育人口的50%以上。对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排在前三位的是:没有时间(占35%);没有活动场所和健身设施(占22%);缺乏兴趣或缺乏指导(占16%)。参加体育锻炼者的年龄结构排序:老年人占36.3%,青少年、少年占43.1%,中年人占20.6%,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老年人一般都有充足的时间和情趣,晨晚练点、公园等场所到处活跃着老年人的身影,成为我市体育锻炼的热点,而中年年群体因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原因,锻炼比例较低,非常值得关注。

(二)体育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瓶颈”

依据《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20xx年6月,市体育局与市规划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xx市城市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把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新建小区由体育行政部门参与工程验收,要求城市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为每千人不低于300平方米,居住组团应配置不少于1套健身路径,居住小区配置不少于3套健身路径,居住区配置不少于5套健身路径工程,由建设单位按照规划要求与小区建设配套实施。但受我市旧城区改造难度大、历史欠账多、公共财政投入少等因素的影响,老城区开辟全民健身设施困难,新建小区建设健身场地设施也经常发生“欠账”现象。全市现有体育场地面积为262.8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0.37平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xx市区,自改革开放至今近30年来,大型场、馆、池等几乎是空白,只有一座建成于1999年的体育馆和位于市中心的一座简易体育场,县城及乡镇公共体育设施欠缺情况更加严重,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十一五规划》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考察调研了解到,不仅省会合肥市以及马鞍山、芜湖、铜陵等沿江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状况大大好于我市,连六安、巢湖、宣城、池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均取得很大突破,池州市已斥资数亿元正在建设占地426亩的体育中心。我市体育设施已目前已处在全省十分落后的位次,

我市体育场地按系统分,体育系统建设的占4%,教育系统建设的占76.5%,其它在分布在各个小区、城镇建设的占19.5%。学校因学校管理、场地器材消耗等原因,体育设施结构性闲置,向居民开放率低,国有体育资源难以与群众共享。群众体育锻炼多半在公园等非体育场所进行,锻炼人群的体育需求与体育资源失调的矛盾比较突出。

根据调查,我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6.2%的人选择离住地或单位在1000米以内的锻炼场所进行锻炼,选择距离在1000米~20xx米以内的为28.3%。这反映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在选择体育锻炼场所时呈现出“就近”的特点。公共体育资源紧张严重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发展,成为影响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三)体育社团实体化、社会化建设任重道远

我市单项体育协会的发展,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程。市武术协会成立之初,无经费、无办公场所、无专职人员,举办活动都是靠武术爱好者自己掏腰包。近年来,武术协会走社会化的路子,以武会友,取得了民营企业的支持,现逐渐形成规模;市乒乓球协会、围棋协会成立时,吸收爱好运动、有一定社会威望的行政在职领导参加,举办活动时通过影响力取得企业赞助支持,协会运作较为成功;还有的体育社团通过举办健康旅游、开办健身俱乐部、球馆等壮大社团实力,走群众体育社会化、实体化的道路,维持协会的正常运转。但多数协会如象棋、羽毛球、体育舞蹈、足球等,都属于“平民化”的社团,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成立起来,开展活动往往四处“化缘”,不仅难成规模,而且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如篮球、信鸽等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市级以上规模赛事,除去参赛队训练、交通、交通、食宿等费用,为了维持比赛正常的开支,还得需要参赛队或队员交纳一定数额的参赛费,久而久之就会挫伤运动员的参赛热情。另外,单靠个别领导的影响力去开展活动,毕竟发展空间非常受限,难以长远持续发展。在我市体育社团向实体化、社会化逐步转型和过渡的阶段,需要政府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而这些投入目前是远远不够的。

(四)农村体育、青少年体育基础薄弱

我市是农业大市,且多半是全国贫困县,大多农民还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期,外出务工的人群较多,从各县(市)提供的数据来看,农村组织体育活动或农民体育人口比例较低,还不到农业人口的4%,显见农村体育相当落后。大多数农民迫于生活的压力,根本无暇顾及体育锻炼,体育健身的意识非常缺乏,有近一半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没有必要,或仅仅是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体育活动来达到娱乐、消遣的目的。因此,在我市农村经济条件落后、体育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普及和发展群众体育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青少年体育在我市仍然是薄弱环节,据调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实施和“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一些学校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少开展体育活动,甚至体育课也形同虚设,多数被文化课占用,既使在初中升高中的应试中,体育也被“擦边球”,走走形式。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文化课学习,与其让孩子们“玩”,不与省下时间攒点考分,青少年体质总体来看不容乐观,尤其是瘦弱、肥胖、近视的问题令人担忧。

(五)科学化指导薄弱,国民体质测定制度亟待建立

我市在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36.7%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其中接受体育教师(教练员)指导的人数比例最多,为15.3%,其次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等,所占比例在5%左右。还有2.1%的人依照参考资料进行体育锻炼。

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1731人,按人口平均每3800多人才有1名指导员,锻炼的科学指导能力较弱。多数人群锻炼形式较为松散,来去自由,这也为群众体育科学的指导,带来了困难。

在健身指导科学化的现代社会里,经济发达的省市已逐步建立起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这套系统的建立,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居住环境、接受医疗服务的情况以及职业特性等综合因素,提供心脏功能、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靶心率、身体水分、蛋白质、肌肉、脂肪等多项指标科学详细的报告,用以指导人们科学健身,建立健康档案和开设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提供科学指导。对实施国民体质测定制度,定期公布全民体质状况,将国民体质状况指标收人国家社会统计指标体系,起到关键作用。而我们目前建立这套专门系统的(专门场地、设备、人员)的条件还远远不能具备。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市体育局党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剖析。从客观原因来看,我市是农业大市,人口众多、经费投入少、发展不平衡,体育基础差,场地设施落后,制约了我市群众体育发展。从主观上,也就是体育行政部门自身上找原因,可以总结概括为三句话:一是站位不高。仍然存在着就体育抓体育,就工作谈工作等问题,没有很好地树立跳出体育看体育、立足全局抓体育、围绕中心干体育的意识;二是思路不宽。思想还不够解放,争先进位的意识还不够强,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的程度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符合,用老办法解决问题的多,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少,促进发展,加快改革步伐的信心和勇气还显得不足;三是把握不准。对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维去认识和剖析,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去审视和解决还不够。

三、对策及思路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查研究,市体育局党组进一步明晰了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建设和完善形成覆盖全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现我市体育科学、和谐发展: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与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育场地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缩小区域间群众体育发展差距,基本建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和社会化的筹资机制,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保障城乡居民享有最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大力发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学校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和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进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增幅显著;加强群众体育队伍的培养,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一)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在培育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上下功夫

创新宣传方式、注重宣传实效,加强群众体育宣传,把群众体育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全民健身条例》和《安徽省全民健身条例》实施这一契机,加强和新闻界的广泛合作,通过建设科学健身科普画廊、开放面向群众的专题讲座等形式,做好普法宣传;通过全民健身重大活动,做好重点宣传;通过推广健身知识和方法,做好普及宣传;通过总结全民健身的经验,做好典型宣传;通过现代媒体手段,做好网络宣传;通过用体育彩票公益的公益作用,做好社会宣传。通过集中的宣传,引导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的队伍中来。引导社区、乡镇、学校大力开展全民健身竞赛表演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我运动、我健身、我快乐“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完善组织,增强功能,在群众体育组织化、规范化上讲实效

始终强化政府“增强人民体质”的职能,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化进程,形成政府、社会、单位、学校、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共同兴办的格局。推动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开展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实施,发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在发展群众体育中的组织作用,建立健全种类体育协会、文体中心、体育指导站、俱乐部等多形式、多层面的社区体育组织网络,行使对群众体育的领导和管理职能。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好社区体育的各种资源,联合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参与健康指导、运动处方、体育疗法等服务,并逐步扩大网点,形成体育服务体系;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的同时,发动中小学教师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尤其是针对农村体育、青少年体育的薄弱环节,不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乡村农民、学校老师中的覆盖面,保证社会体育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生活化,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三)尽快立项兴建xx市体育中心,在建设体育基础设施上求突破

面对我市体育设施十分落后的局面,我们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我市加快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提速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化政府对群众体育事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尽快立项开工兴建xx市体育中心,近期内建设市莲湖风景区体育中心,远期规划xx市秦潭湖体育中心,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市综合训练馆工程,早日改变我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在全省“垫底”的落后局面;继续加大对城区生活小区体育设施的建设规划力度,城区新建小区按照规划设计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已建小区要尽可能想办法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进行改建,依据法律法规把群众基本的体育权益保障好;多途径扩大群众体育设施规模,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社会资源向群众体育转移。倡导全社会共同兴办群众体育事业,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开放现有体育场地设施,针对群众体育健身设施不足与现有设施利用率不高并存的矛盾,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加大体育系统的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积极主动争取教育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打破学校、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体育设施部门所有制,缓解城乡居民体育健身设施不足的矛盾;积极扶持规划、园林等部门,在公园、绿地、广场等地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争取十一五期间建成莲湖风景区体育中心内各项体育设施。通过努力,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体育场地设施,满足健身需求。

(四)科学指导,规范运作,在深化群众体育改革创新上出精品

针对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愈加科学化的趋势,积极开展提高体育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国民体质监测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方式,加强健身指导,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的指导方案。让群众学会评价自己的身体健康,根据自己的职业状况,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开展涉及增强群众体质的保健、康复的咨询和服务。根据城乡差异,科学安排不同的健身方式和指导方法。让群众热爱体育,享受享受科学健身带来的成果。不断创新全民健身活动模式,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战略。结合“山、水、人、文”做好文章,彰显特色。挖掘我市民间传统体育资源,扩大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对外宣传和国际、国内间交流。打造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特色、有创新、群众参与面广的品牌活动,引领全民健身运动创新发展。

体育生调研报告篇7

中学是一个学习任务相当繁重的阶段,不少的中学生为了完成众多的学习任务,而忽略了进行课外的体育锻炼,以致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容易因为生病而影响了学习。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引起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视,提高身体素质,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抽查法对来宾实验高级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发出问卷60份,男女共三十份,收回有效问卷55份,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xx.该学校的学生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但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

表一: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

通过抽样的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我发现这个学校97%的学生都认为积极参与课外的体育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也能够意识到参加课外的体育运动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但也存在两三个同学不太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表示自己身体很强壮并不需要进行课外的体育锻炼。

根据上表的表格的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出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看,每天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可谓寥寥无几,每周参加一两次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据了53%,可见不部分学生进行的课外体育锻炼还是相当少的。甚至有xx0%的同学一周都不进行一次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虽然97%的同学都认为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十分有必要的,但真正经常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同学并不多,由此可以说明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

2.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从总体看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

从(表二)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增强体质、娱乐和应付考试这三方面,总体看来有32.5%的学生认为增强体质最重要,其次才是娱乐和应付考试,这说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出发点是基本正确的,已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可忽视2xx.xx%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错误思想。

3.影响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学习负担重,缺少时间进行锻炼。

从表三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负担沉重,

缺少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学校缺少场地和运动器材也是影响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一大因素。

面对沉重的学业负担和高考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中学生在除了上课的时间外,还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参与度。此外,学校的运动场地的简陋以及不足,加上运动器材较少,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相关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所得,虽然学生很重视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但参加体育锻炼意识仍然很薄弱,可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xx.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增加体育器材,充分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作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课外体育活动。

2. 学校能够更加积极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除了紧密的学习时间外,提高学生课余时间的灵活度,让学生能够学习和锻炼两不误。

3.通过一些讲座或者是橱窗宣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关注度,使学生意识到积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积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4..学校多举行一些体育比赛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比赛,从而吸引学生积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中去。

总之,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中学生都能了解到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意识到自身的身体锻炼时间和强度的不足,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医学生述职报告范文5篇

医学生暑期实践报告1500精选6篇

假期医学生实践报告范文5篇

医学生暑期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8篇

中职生班主任述职报告6篇

医学生述职报告范文优秀8篇

学校年度体育工作报告8篇

体育教学总结报告8篇

学生体育述职报告6篇

区体育工作报告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281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