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结合实际的工作能力所写的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新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制定工作计划也可以用来评估和改进工作绩效,下面是92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气象工作计划5篇,感谢您的参阅。
2气象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和法规,结合《松桃苗族自治县教育系统20xx年安全工作计划》全面落实“校园安全是第一责任”的工作理念,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运行机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切实推进校园工作,继续开展市级“四类示范校”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市、县教育重点工作为目标,以巩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成果,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以“平安四中、幸福四中”为安全理念,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平安稳定,为我校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二、领导小组
组长:杨鹏(校长)
副组长:何明龙(副校长)
姚松楠(党支部书记)
田俊兰(副校长)
罗芳丽(副校长)
成员:
吴松江
杨通燕
杨再勇
谭丽蓉
姚启伟
王应洪
王文艳
杨义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管理办公室,何明龙继续担任办公室主任,杨通燕、姚启伟、杨义明任办公室副主任,杨通燕具体落实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法制教育、卫生防疫、防“六灾一渗透”、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姚启伟具体落实安全“三防”工作及市级“道路交通示范校”“消防安全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制定、修改各类安全制度、预案,隐患排查与整改等;杨义明具体负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落实市级“饮食卫生服务安全食品示范校”的创建工作。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责任事故死亡人数为零。
2.努力提高校园安全“三防”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校园监控平台的使用和管理。加大保安人员的配置和培训,按照上级要求的配置9名以上。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巡逻。物防器械配备达到9件套标准:增配防护盾牌、辣椒喷雾剂等器材。技防系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学校重点部位和区域应安装视频监控装置。
3.学校食品安全达到五个“100%”:一是学生食堂、小店持证率达100%;二是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率达100%;三是对排查出的学校食堂突出问题开展整治率达100%;四是对师生进行饮食健康安全教育达100%;五是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及时处置率达100%。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达到100%;学校食堂量化分级达到a级标准。力争创建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对食堂食品安全实施周检查月报告制度。学校饮用水继续实行厂家配送,并落实专人严格管理,确保师生饮用水的安全。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
4.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杜绝学生骑摩托车、电动车现象,加强教师私家车的登记管理,确保本年度师生交通安全零事故。
5.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完成“五个一”,确保在校师生无人涉毒。
6.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师生法制知识。
7.加强防“六灾一渗透”、防溺水等安全教育。
8.确保通过本年度各级各类安全检查、考核、验收顺利通关。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有效工作网络,明确安全责任体系
1.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
依据新《安全生产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严格实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上课教师必须管安全的一岗双责安全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或安全承诺书,使校园安全工作时时处处有人负责。构建全方位、全时空、无缝隙监管制度,杜绝安全监管和安全责任缺失现象,签订教师安全目标责任书、学生安全承诺书、家庭安全教育监管承诺书。强化安全岗位责任。
2.完善安全工作奖惩机制。
严格落实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对因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重大、恶性事故的,对责任人实行问责;将校园安全教育及管理纳入教师个人年度履职考核、绩效、效能考核。
(二)规范安全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安全素质
1.推进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发挥《安全与健康》安全教育用书的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保证每两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课,做到安全教育课程课时、教案、评价“三落实”,使安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安全意识入脑入心。继续以每周一最后一节课为安全教育课,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根据情况落实安全教育课程和主题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安全教育日”、“消防宣传日”、“法制宣传日”和“安全教育周”等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课堂教学、国旗下讲话、x教育、广播电视、安全提示短信等各种教育媒介对师生进行以提高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坚持扎实开展“每天三分钟、每周一集中、每月一主题”安全教育活动,
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把教学活动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食品饮用水卫生、疾病防疫、心理健康、火灾防范等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开展遇到危险时的报警、求助能力训练,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全方位开展家长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要求每个班级建立一个家长微信群,运用校讯通、家长会、上门家访、致家长公开信、发放安全教育资料等形式,进一步明确家长的安全监管职责,唤起家长的安全意识,提高家长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增强家长的安全教育水平。通过家长委员会例会、校长信箱、家校互动活动等平台,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安全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安全全员管理措施的落实。
(三)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认真落实安全预警
1.依据《松桃苗族自治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表》中内容
学校每月将对每个角落进行地毯式的.大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特别是教室的门窗、走廊、栏杆、消防设施、供电等更要定期检查,对较旧的电气设备、电线、灭火设施等进行更换,杜绝隐患;我校地处松江河岸,加强汛期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完善学校安全隐患信息库,准确掌握安全隐患情况,对学校重大安全隐患实行上报整改,逐项整改销号,使学校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之中,确保校园安全。
2.落实安全预警机制。
根据教育局安全预警,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季节的安全工作重点。坚持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和安全季报制度,定期分析校舍、交通、游泳、治安、饮食、课间活动、师生大型集体活动、冬春季传染病、重点关注人群等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发现苗头性的问题,及早进行教育和防范。
3.深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
健全学校安全防范机制,实行警校联动,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强化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安全日、禁毒日、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开展大型活动,宣传法律知识、禁毒知识、反x知识,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继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通过联席会议、联合执法、集中整治、挂牌督办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抓好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网吧、饮食服务场所、音像等文化市场综合治理工作。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加大涉稳事件、涉稳人员、师生矛盾纠纷、敏感网络舆情的监察调处和信息报送力度,力求将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紧紧把握安全重点,全面落实防范措施
1.扎实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要求,继续完善并修正学校各类安全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有针对性规范化的安全演练,结合x和出操每月进行1次安全疏散演练,精心组织夜间紧急疏散演练,使预案中各岗位人员熟悉工作流程和方法,指导学生获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和教职工应急管理能力。对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处理和报告,提升舆情应对能力,校办公室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2.全面加强防溺水教育管理。
一是提前教育预警,开展戏水学生情况专项摸排行动,继续加强汛期、暑季防溺水值班值守,巡河寻呼制度,有针对性地强化教育和管理。
二是强化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防范网络。
三是强化重点时间、重点部位管理,要主动联合水利部门、村居(社区),对重点水域安装警示告示牌与防护栏,在重点时期利用社区村居的广播、黑板报、公告栏等平台开展防溺宣传教育。
四是借力政府行政力量,继续开展“防溺水平安假期”专项行动,做好防溺教育的联合防控工作,切实降低溺水死亡事故。
3.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管理。
认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按照《松桃苗族自治县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全力实施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引导学生、家长拒乘无安全保障的交通车辆(船),落实护送学生过马路制度,配合交警等部门健全学校周边交通标志。切实加强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管理,坚持徒步、就近、安全原则,落实安全职责,制订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审批(备案)制度。
4.强化消防安全教育管理。
根据季节特点,定期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规划校园疏散路线图,进行消防安全演练,使全体师生掌握紧急状态下撤离、疏散的方法、技巧和自救自护的方法。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确保校内各种灭火设施器具正常有效,楼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明显规范、应急照明完好。
要及时清洗食堂油烟机及其管道,防止油污长期沉积,以免烹饪明火引发火灾事故。加强食堂、超市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和管理。重视森林防火教育,教育学生不得在清明、冬至祭扫等野外活动时用火,不发生因学生而引发的森林火灾,教育未成年学生不直接参与扑救森林火灾。全面提高中小学校“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疏散逃生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
5.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预防工作。
一是时刻关注食品卫生安全。坚持学校食堂(含商店)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制度。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确保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进一步规范餐具消毒、食品留样100克、留样柜双人双锁、食品采购索证和学生饮用水管理制度。注意学生菜谱的营养搭配,加强学生就餐管理,确保学生吃得营养健康。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等级考核管理,推进“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建设。
二是做好传染病防控。落实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坚持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跟踪追查、教室寝室通风消毒、疫情检测及报告等制度,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6.进一步完善学校危险化学用品安全管理。
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用品的安全管理,预防涉及危化品案件和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领用、双人收发、双人双锁、双本帐的“五双”制度。纸质台账资料至少保存二年。
7.开展以“珍爱生命,关注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生命教育。
高度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的安全,做好各类特殊学生的摸排,重点关注心理有障碍、家庭有问题、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和特殊体质学生,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重点人群档案,加强心理干预和治疗,切实落实特殊学生家长告知制度。要定期排查学生间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消除安全隐患。
8.领导小组召开校园安全周例会和教师、保安、宿管员安全培训。
培训的重点放在当前校园安全管理中的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上,努力通过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凝聚全校安全管理人员的集体智慧,提高我校安全管理及安全风险防控自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知识优、工作能力强的校园安全工作队伍。
五、主要工作安排(行事历):
一、二月:
1雨雪冰冻天气安全教育及防范工作;
2寒假春节前安全教育;
3.寒假校园安全值班安排;
4.印发学生寒假安全致家长一封信;
三月:
1.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2.安全教育周活动(根据上级统一部署);
3.迎接第一季度“全市学校安全及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检查工作;
4.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治活动;
5.防雷知识进校园活动;
6.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
四月:
1.开展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2.迎接全县第二批“四类示范校”复查;
3.饮食卫生安全教育;
4.交通安全教育;
5.启动20xx年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
五月:
1.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2.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活动(5.12);
3.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月活动;
4.学校安保人员业务培训。
六月:
1.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月活动;
2.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周活动;
3.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开展防台风、防雷、防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宣传教育;
4.中考安全防范工作。
七月:
1.继续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
2.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教育;
3.校舍安全、技防设施检查;
4.参加上级组织全市校园安保人员业务培训;
5.参加上级组织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干部业务培训。
八月:
1.参加全县教职工校本安全教育培训;
2.安全隐患整改,校舍修缮;
3.继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
九月:
1.迎接全市秋季开学安全工作检查;
2.开展新学年安全教育活动;
3.国庆节前安全教育和安全大检查;
4.继续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
5.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规范新生日常行为。
十月:
1.防溺水安全教育总结;
2.申报全市
“四类示范校”并开展自查、资料归档工作;
3.法制教育、生命教育;
4.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十一月:
1.“四类示范校”检查评审工作;
2.消防安全教育(11.9);
3.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4.师生应急疏散和火灾逃生自救演练。
十二月:
1.冬季安全教育(防火、防冻、防一氧化碳中毒、防盗、防骗等);
2.年度安全工作总结,材料整理归档;
3.元旦安全教育;
4.安排寒假及20xx年春季校园安全值班值守。
2气象工作计划篇2
一、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市地处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洪涝、干旱、高温、强对流天气、寒潮、暴雨、大雾、冰冻、霜冻、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都有发生。据统计,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各类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绝对值在大幅度地增加,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在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为主要特点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气象灾害防御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重要的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导各级气象防灾体系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随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建成较完整的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业务体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与服务面不断拓宽,电视、电台、报纸、手机、网站、电话、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广泛应用于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全市每天接受气象服务信息的公众达到95%以上;多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取得进展,已经探索建立了市区域联防、上下联动、部门联合的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应急处置机制;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显著下降,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3%—6%下降到目前的1%—3%;初步构建起气象灾害防御法规制度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文件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陆续颁布实施;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科普宣传不断深入,通过气象科普基地、气象科普馆、气象科普讲座、大众传媒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了公众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气象灾害防御布局重点不够明确。一些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和主要战略经济区的气象灾害易损性越来越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成为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
2.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体现在当前气象业务体系对于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弱、预报时效短、预报准确率仍不能满足气象灾害防御需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尚未完全覆盖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预警信息的针对性、及时性不够。
3.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尚未建立。缺乏精细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重点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尚未全面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对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支撑仍显不足。
4.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气象灾害频发易发的趋势,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工增雨、雷电防御等气象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需求。
5.全社会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不够健全。部门联合防御气象灾害的机制不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充分,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弱,缺乏必要的防灾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全社会综合防灾体系不完备。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大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更加严重威胁。气象灾害对农业、林业、水利、环境、能源、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高敏感行业的影响度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严重威胁着这些国民经济行业的安全运行。同时,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及其伴生的大气环境变差等问题都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气象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以防御突发性气象灾害为重点,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加强合作与交流,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防(减)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气象灾害防御中,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放在首位,完善紧急救助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气象灾害防御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非工程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作用,深入研究气象灾害发生的机理,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探索减轻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有效途径,加强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行配套综合治理,发挥各种防灾减灾工程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损失。
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防御措施,按轻重缓急推进区域防御,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集中资金,合理配置各种减灾资源,减灾与兴利并举,优先安排气象灾害防御基础性工程,加强重大气象灾害易发区的综合治理,做到近期与长期结合、局部与整体兼顾。
4.坚持依法科学防灾原则。气象灾害的防御要遵循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并依托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减灾水平,逐步建立预测、防治、抗御、救援的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组织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我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20xx—20xx年)
通过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法制体系、组织体系、监测预警和防御体系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提高全民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知识水平,使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率显著下降,人员伤亡明显减少。
2.近期目标(20xx—20xx年)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编制全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健全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协调机构,依法、科学、规范、高效处置各类气象灾害。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建立气象、水利、民政、新闻和相关社会团体协作开展气象灾害知识科普宣传教育的合作机制,增强公众抗御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和信心。初步建成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区非工程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农村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气象信息通信网络系统、气象灾害分析预警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和气象灾害应急服务能力。完善长江流域防洪排涝和群测群防网络,全市气象信息覆盖率达90%。建设农村防雷示范工程推广项目,完成气象条件与优质水稻及特色农业关系研究,建成优质水稻气象服务示范基地、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加强气象条件所引发的交通安全、疾病流行等公共安全工作。
3.远期目标(20xx—20xx年)
按照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任务和要求,全面完善我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御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建成各类突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积极筹措资金,加速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建成气象多灾种预报预警系统,加大气象灾害易发区域的工程治理力度。开展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估,为城市建设规划、重点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为全社会服务的气象灾害信息网络。到20xx年实现各类防汛防旱、城市防洪、交通防灾等工程性建设基本适应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气象防灾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气象灾害防御的主要任务(非工程性措施)
(一)气象灾害监测监控系统
1.建立气象综合监测网。组建5—10公里格距自动气象监测网,实现乡镇全覆盖;在宁沪高速和沿江航道段建立包括能见度要素的自动站;在沿江和京杭运河及句容丘陵山区等洪涝、干旱等自然灾易发区域建立多要素自动气象监测点;优质水稻、小麦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含地温、墒情等要素的自动气象站和小气候监测站;在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含水温、溶氧量等要素的自动气象站和小气候监测站;在沿江地区建立梯度风观测站;在中心乡镇等防雷电重点区域建设大气电场监测点。
2.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全市设立若干个气象灾害实景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在气象灾害高风险区,建立加密视频实况监测点。
3.建设卫星和雷达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建设气象卫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依托国家和省雷达观测网,建立我市雷达信息共享系统。
4.改造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着力推进市风廓线雷达建设,提高我市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弥补高空观测站点的不足。
(二)气象灾害预测预警
1.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预报服务。应用各种实时观测资料,对上级台站的预报进行小空间尺度的订正,提高气象灾害的精细化预报警报质量。实时发布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种类、强度、落区的警报,开展跨部门、跨地区气象灾害联防。
2.建设气象灾害预警综合业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完善寒潮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大雾预警系统、中小流域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城市内涝预警系统以及暴雨、低温冰冻、高温热浪、霜冻等预报预警系统,建设针对我市台风、暴雨、干旱、高温、雷电、大风、冰雹、大雪、低温冷害、雨雪冰冻、雾、霾等主要气象灾害和重点防御区域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综合业务平台。
3.建设气象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主要开展气象灾害市级实时业务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提高气象业务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开展观测资料的.实时质量控制系统、实时评价系统、资料处理和诊断分析系统建设,增强不同来源资料的综合处理能力;规划建设海量气象信息存储与共享系统,建成全市气象信息共享网络,确保气象信息和相关灾害信息畅通和准确、及时传递。
(三)公共气象服务
1.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建设。开展气象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时空分布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研发面向气象灾害防御全过程的监测分析、预警预报和影响评估产品,建立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和为农服务产品的制作平台,实现信息的高效采集与应用、服务产品快速制作与分发。开展气象灾害高影响行业服务需求调查评估,建立专业化的行业服务产品制作平台,增强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
2.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整合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基于多渠道传播的多灾种预警信息汇集、制作与分发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综合业务平台。推进实施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组织建设人员密集场所、气象灾害多发重发地区和其他重要场所的电子显示屏等固定接收设施和气象信息接入工程;建立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应用广播、电视、移动通讯发布技术和手段,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高效、快速的发布和传播。
3.气象服务效益收集、评估、反馈系统建设。依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组织收集气象服务典型事例;研究服务效益评估技术和方法,科学评估气象服务综合效益;收集社会服务需求,及时反馈服务情况,更新改进服务产品、手段和方法。
(四)灾害风险评估和重建技术研究
气象灾害评估是全面反映灾情、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御措施、评价减灾效益、进行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成立由气象、水利、农业、规划等部门专家组成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利用先进技术,全面考虑当地气候资源,加强气象灾害对环境、资源、生态、建设项目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预评估、跟踪评估和后评估。加强灾害重建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特别是灾后重建的重大工程技术研究,如工程建筑技术、受灾体探伤技术、质量检验技术、信息处理传输技术等。
四、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性措施
(一)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
建设完善市近地边界层大气物理、化学成分立体观测和自动化探测系统,发展城市区域精细化数值预报,完善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和城市突发事件气象紧急响应系统,建立气象灾害实时业务灾难备份系统。
(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程
开展农村气象及相关灾害普查。建立健全精细化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提高农村易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影响的监测评估体系。发展乡镇气象服务站,依靠乡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建设成果解决预警信息发布到农村的瓶颈问题。
(三)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受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近年来我市高温热浪、旱情发生频繁。政府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投入力度,配备必要的增雨作业装备,建立结构完善、功能先进、布局合理的市、县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为防灾减灾、合理开发和利用空中水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提供保障。
参与建设宁镇扬人工增雨示范基地。开展以森林防火、增加水库蓄水量等为目的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以对流云、地形云为主的调蓄型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和示范。
(四)雷电防御工程
加强雷电探测、预警预报和防雷装置建设,覆盖率要求达100%。针对不同的建(构)筑物或场所,不同的信息系统及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不同的地质、地理和气象环境条件,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定制雷电防护方案与防雷措施。重视农村地区的防雷工作,规范和加强农村地区的防雷安全监督和检测工作。按计划推进农村防雷示范村和示范工程建设。
(五)气象防灾科普教育工程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完善气象科普馆和气象科普展室。派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产品、系列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挂图和音像制品。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活动。
五、气象灾害防御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
加强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政府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气象灾害防御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层层落实气象灾害防御的各项责任制,把气象灾害防御任务切实落到实处。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程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建立灾害性天气信息通报与协调机制。
(二)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制建设
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防御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机制,规范全社会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提高依法防灾减灾的水平。开展有关气象防灾减灾执法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由于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健全气象灾害综合防御机制
切实加强市与各辖市(区)、镇及各有关部门协作,实行一级管一级的方针,确保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及时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区域间、部门间、部门和地方、部门和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间的合作,不断深化合作领域和层次。合理配置各种防灾减灾资源,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信息资源共享,联合组织实施相关重大工程、科研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四)加大气象灾害防御科技创新力度
切实加强我市气象灾害成灾规律、成灾条件、发生机理、预报预测、风险评估、防御对策和各种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灾害防御工程标准等的科学技术和标准研究。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响应仿真实验,制订应对气象灾害的战略和政策。加快科技成果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应用,大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深入开展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及能源、水资源、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新突破。
(五)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
加快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培养高素质防灾专业技术队伍,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专业人才培训,优化队伍结构,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培养、流动和评价机制,多渠道发展气象灾害防御人才队伍。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专家队伍建设,为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提供决策咨询。同时还要加强灾害管理队伍建设,开展不同层次的减灾专业教育,提高灾害管理人员水平。加强防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依靠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和各部门(行业)抢险队伍,形成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骨干力量。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基层防灾志愿者队伍和乡镇、社区、乡村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在乡镇设立气象协理员,协助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在社区、乡村设立兼职或专职灾害信息员,及时接收和传递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和灾害信息,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参与本社区、乡村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制订和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
(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经费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及织等各方面对气象灾害防御经费的投入,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气象灾害防御资金的募集,多渠道筹集气象防灾减灾资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建设专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快气象灾害保险和再保险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对气象灾害受灾单位和群众的救助、损失转移及分担作用。
(七)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大力推动气象科普创新,不断完善和规范气象科普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各级气象台站要全部建成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对全社会尤其是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开展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公众广泛参与的防灾避灾演练。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做好相关科学解释和说明工作,增强公众抗御气象灾害的信心。
(八)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区域合作
积极开展临近区域合作和交流。参加区域减灾及相关领域的有关科研、业务计划,发起和参与全国性、区域性气象灾害防御等合作计划。广泛开发利用国内、国际气象科技资源,完善双边多边科技合作机制,加强智力引进和人才外送培养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气象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我市气象灾害防御的整体水平。
2气象工作计划篇3
1、完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
整合现有气象观测资源,加强设备配置,优化观测站网布局,扩大气象监测范围。健全由卫星监测、地面观测、区域气象观测为主的自动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加强气象信息传输系统维护,确保安全、高效地收集、整理、上传、存储基本气象资料。加强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建成技术装备保障库,确保综合观测系统稳定运行。
2、健全气象预报预测系统。
按照“业务平台现代化、预报模式数值化”的要求,进一步建设以天气监测、信息分析处理、预报会商为主的预报预测系统,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建成新的气象卫星接收站,更新卫星接收设备,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建成大屏幕电子显示屏、投影幕、液晶显示屏等视频会商系统,改造气象信息网络速率,满足大流量的'信息传输,使预报预测业务现代化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推进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化,深入应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加大对本地客观化、滤布短时性、精细化预报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
3、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
以提供及时、主动、准确的气象服务为目的,依托气象基本业务系统,建立和完善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政府决策和公众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包括电视天气预报、电话“12121”、网站、手机短信、气象电子显示屏等公共气象服务传输平台,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连续滚动、灵活迅速,提供个性化、数字化及动态跟踪全程服务。深化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在常规性服务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社会对气象服务的新要求、新需求,提供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4、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系统。
建立规范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完善炮点建设和作业指挥系统,工业滤布突出为农服务的工作方向,积极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效益。
5、加大为“三农”服务力度。
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气象论证,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产品种植专题气候区划,积极为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在种植密集地建立固定观测点,获得适时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及时提供服务产品。做好农业产量预报业务,发展农业产量预报技术,开展针对粮食安全的气象评估。积极发展农村气象信息员,宣传普及气象知识。
6、加强气象台站建设。
建成图书阅览室、视频会议室、文体活动室,配备相关设施,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突出气象科普重点,打造以气象科技为主的科普场所,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科普传基地。
7、认真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在做好气候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献计献策,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可持续性、再生性等优势,为经济建设提供能量利用参考。
2气象工作计划篇4
为加强单位消防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筑实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预防和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单位组织人员逃生疏散能力、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有效遏制火灾尤其是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护员工人身、单位财产安全,维护单位稳定的总要求,督促单位所属各单位深入贯彻《消防法》、《云南省消防条例》、公安部令第61号等法规文件,进一步规范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和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消防安全管理重点,统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夯实火灾防控基础,不断提升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二、消防安全目标
1、消防安全做到“一明确、三建立、五规范”的总要求
“一明确”即明确消防安全职责;“三建立”即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完善消防档案;“五规范”即规范防火检查和隐患整改,规范消防控制室管理,规范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规范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规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2、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人人学会消防
一般员工达到“懂灭火设备使用,会扑救初起火灾;懂自救逃生技能,会组织人员疏散”的“两懂两会”要求。消防控制值班人员达到“懂消防设施设备,会操作使用;懂火灾应急处置程序,会组织扑救火灾;懂消防安全常识,会检查隐患”的“三懂三会”。消防安全管理人达到“懂消防法律法规,会部署消防工作;懂消防设施设备,会查改火灾隐患;懂消防知识,会组织员工培训;懂火灾应急处置,会组织灭火演练”的“四懂四会”要求。
三、消防安全管理原则
1、消防安全“遵守国家法律、标准”的原则。
2、“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3、“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
4、“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5、实行消防安全“属地管理”原则。
6、实行“动态隐患排查”,“持续改进”的原则。
7、实行消防安全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负责”的原则。
8、实行“风险控制”的原则。
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义务的原则。
四、消防安全指标
1、火灾事故为0。
2、新建项目消防设施预评价审查率、消防设施设计审核率、法定设施检测率、竣工验收率100%。
3、全年消防安全检查计划完成率100%。
4、进行火灾危险评价,消除火灾隐患,杜绝事故发生,确保煤气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充装站、油品库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火险隐患整改率达100%。
5、建立消防安全管理体系,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员工、社区群众人身、财产和公共的安全;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6、员工年度消防安全教育考试率≥98%;入厂三级教育、转岗、外协施工、民工、火灾事故发生后教育率100%。
7、消防设施及器材完好率达100%、员工会使用率100%、全年消防设施法检率100%。。
8、可燃气体自动检测仪、火灾报警器完好率100%。
9、消防设施操作规程编制率100%,员工掌握率100%。
10、重大危险源及关键装置每年1~2次火灾事故灭火和疏散演练。
11、消防安全台帐、档案建档率100%。
五、消防安全工作重点
1、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会议和消防安全检查。
○1单位每季度召开防火委员会会议,布置消防工作,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消防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把消防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位员工,充分调动单位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2每半年召开一次消防安全工作培训会。主要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的教育宣传,提高消防知识水平,懂得火灾的起因、火险的预防、“一畅两会”、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火场自救逃生方法等。
○3班组、部门利用每月一次的安全生产例会,对班组、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每月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小结。班组长、安全员利用每周(或每轮班)班组安全活动会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
○4班组、部门每月四次周检由专人对消防器材及设施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器材及时更换处理。班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员要经常性的对本管辖区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及时派人解决处理。
2、建立完善火灾隐患预防和整治长效机制,提高各单位预防和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
○1单位要建立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工作归口职能部门,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保证单位消防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2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单位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单位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并在单位内通报检查情况,年度考评兑现奖惩。各班组、部门应结合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源、防火重点部位及消防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消防安全五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消防法》规定的单位消防安全十一项职责,组织消防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做好隐患整改工作。
○3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各班组、部门行政正职对本班组、部门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负责签定和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单位、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班组、部门、班组、重点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明确各自职责。
○4单位严格落实消防工程审核、验收等消防行政许可制度及备案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火灾隐患产生。
○5督促所属班组、部门依法建立落实防火检查巡查制度,落实逐级和岗位防火检查责任(重点班组每日要进行防火巡查、单位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班组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2气象工作计划篇5
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部门帮村、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为扎实有效地推进结对帮扶工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特制定20xx年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1、调整了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市气象局局长徐秋平担任,冉祯军纪检组长为副组长,成员单位:市局办公室、信息中心、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局办公室,由市局办公室主任担任。
2、年内帮助解决被帮扶村合江县榕右乡范家祠村开通农经网信息服务站、村委会会议室维修、在农经信息站上宣传楠香米以及农副特产品,为该村的农副产品寻找商家。力所能及地帮助全村7个老党员特困户,为他们尽早脱贫致富献计出力,年前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向该村开展送温暖活动;压滤机滤布为虎头乡坪上村开通农经网信息服务站,安装电子显示屏。
3、在帮扶村开展智力投资,市局派出农业气象技术人员到该村讲解农业气象科技知识,使该村广大农户提高科学种田和防灾减灾意识。
4、汛期前为该村送去防雷避险常识挂册和防御雷电灾害的光盘,滤布并为村民讲解了防御雷电灾害的有关知识,使广大村民增强了防雷减灾意识。
5、为该村捐赠两台电脑,帮助安装调试好;帮助该村3名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学费。
6、按照泸州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开展“送温暖”惠民活动。
7、年内为范家祀村开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场。
8、在农经网、电视天气预报栏目中宣传楠香米及农特产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