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互动性的教案,学生们能够发展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出色的教案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基础,以下是92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函数图象法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函数图象法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k值对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位置关系的影响。
2、理解当k>0时,k值对直线倾斜程度的影响。
3、结合图象,探究并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4、能对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2、结合图象探究性质,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其一次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三、数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复习
1、播放动画视频《龟兔赛跑》的片段,利用兔子和乌龟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如下图)引出对上一节知识的回顾,进行复习。
2、忆一忆
⑴、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点?做一次函数的图象一般需要描出几个点?
⑵、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点?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和增减性与k的关系?
(二)、情景再现,引入新课
1、设置故事情节:小兔子输掉了比赛,非常不服气,于是就邀请乌龟进行第二次比赛,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兔子决定让乌龟先跑200米(如下图)。
2、进入本节课主题:(到底谁会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三)提出问题,归纳总结,层层闯关1、第一关:探讨直线y=kx+b所经过的象限
(1)观察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函数y=x、y=x+6、y=x—3、y=3x+3的图象。
问题1:观察四条直线,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问题2:观察平行直线与相交直线,它们的系数k和b有什么特点?
问题3:直线y=x经过上下平移可以得到直线y=x+6和直线y=x—3吗?b的符号能决定平移的方向吗?
(2)合作交流、得到猜想:
规律:①当k值相同,b值不同时,两直线平行。②当k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
(3)归纳验证,得到结论:
规律:①当k值相同,b值不同时,两直线平行。②当k值不同时,两直线相交。
(4)问题延伸:
在观察图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当b≠0时,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必过三个象限,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4: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上下平移可以得到一次函数的图象,从这个规律,你能猜想出直线y=kx+b所经过象限与k、b符号的关系吗?
(5)合作交流,得到结论:
在一次函数y=kx+b中,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第二关:探讨直线y=kx+b的增减性
(1)回顾知识:直线y=x的增减性如何?(2)提出问题:
问题1:观察图象,直线y=x+6,y=x—3,y=3x+3的增减性与直线y=x相同吗?问题2:从问题1中,你得到启发了吗?
k的符号对一次函数y=kx+b的增减性有什么影响?(3)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规律: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第三关:探讨当k>0时,k的大小对直线y=kx+b的倾斜程度的影响。
(1)直观演示:(用几何画板演示当k值增大时,观察直线y=kx+b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的变化),观察当k值越来越大时,在x的增加量为1个单位长度时,函数值增加量的变化。
(2)合作交流,得到结论:当k>0时,k值越大,直线y=kx+b与x轴正方向所夹的锐角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随着x的增加,函数值增长的速度越快。
第四关: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例2:当x从0开始逐渐增大时,y=2x+6和y=5x哪一个直线到达20,这说明什么?(观察大屏幕上作出的直线y=2x+6和y=5x,当x从0开始逐渐增大时,y=5x先到达20,这说明k值越大,y的变化量越大)
(四)小组竞答
(五)首尾呼应,感悟收获
1、呼应开头,比比到底谁会赢?如图:
2、知识收获:
3、布置作业:
(1)习题6.41.2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自编一则新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要求: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情景。
2、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六、板书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1。已知函数。
(1)、当m取何值时,该函数是一次函数。
(2)、当m取何值时,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何区别与联系?
3、在同一坐标系中描出以下6个函数的图像①y=2x②y=2x—1③y=—2x④y=—2x+1⑤⑥
(上节课的课外练习)观察你所画的图像的形状
能否发现一些规律(或共同点)?
1、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总结规律。
2、学生猜想出结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3、教师为了进一步验证学生猜想的结论的正确性,再出示一组课前画好的一次函数的图像
4、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⑴。学生能否准确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何区别与联系。
⑵。学生能否由问题3中六个函数的图像归纳出规律: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适时点播)
问题1:复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
问题2:理解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为本课由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类比、迁移到一次函数的性质作铺垫。
问题3: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总结、归纳、探究,猜想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1、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归纳、探究,猜想能力。
2、观察教师出示的一组一次函数的图象,进一步验证猜想结论的正确性,体验成功。
3、引出课题: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2]问题:
1、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除了描点法外,你还有更简便的方法画出它的图像吗?
2、用两点法分别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①②
问题:观察这两组图像:
(1)指出它们分别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所在的象限,以及上升与下降的趋势。
(2)分别在直线和上依次从左向右各取三个点a(x1,y1),b(x2,y2),c(x3,y3)。试比较y1、y2y3的大小。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一条直线最少可以有几个点确定?
(2)可以取直线上的哪两个最简单、易取的点?(3)学生总结出选取(0,0),(1,k)两点。(其他的点也可以,但这两点最简单)
2、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演示
几何画板课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k任取不同的数值,观察图像的位置,给出图像上任意一点测量出此点的坐标,拖动此点变换它的位置。观察此点的横纵坐标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1)k>0时,图像在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2)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k问题1、问题2、问题3的解决,是巩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为归纳一次函数的性质做准备。问题4,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像,“数”与“形”转化,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对图像的观察、归纳,“形”与“数”转化,培养他们的视图能力,几何画板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象直观的迁移到“形”与“数”转化。[活动4]问题a组:
1、已知函数y=kx的图像过(-1,3),那么k=______,图像过_________象限
2、函数y=-kx-2的图像通过点(0,__)如果y随x增大而减小,则k___03、在函数y=kx+b中,k<0,
b>0,那么这个函数图像不经过第___象限
4、直线与平行,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且,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b组:
1、直线,当k>0,
b0,y0,y0,y(1)积极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内容的不同认识。
(2)理清本节所学知识,总结情感收获。数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的密切关系。
1、帮助学生理清本节所学知识。总结情感收获。
2、巩固所学知识,选做题,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准备”的理念,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过程教学,并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适合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一种有利于思考、讨论、探索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教学方法。由此我采用“问题猜想探究应用”的学科教学模式,把主动权充分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猜想、操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寻找解决的办法并最终探求到真正的结果,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与成功的快乐。
整堂课以问题思维为主线,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特别是几何画板,巧妙地把数学实验引进了数学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整堂课融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这样既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又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融入已构建的结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并积累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探索过程,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函数图象法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利用正弦线作正弦函数图象的方法;
2、掌握正、余弦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3、会用“五点法”画出正、余弦函数的图象。
预习课本p30———33页的内容
【新知自学】
知识回顾:
1、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设角α的终边落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则有向线段 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2、函数图像的画法:
描点法:列表,描点,连线
新知梳理:
1、正弦线、余弦线: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有向线段_________叫做角α的正弦线,有向线段___________叫做角α的余弦线。
2、正弦函数图象画法(几何法):
(1)函数y=sinx,x∈的图象
第一步:12等分单位圆;
第二步:平移正弦线;
第三步:连线。
根据终边相同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把上述图象沿着x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______,就得到y=sinx,x∈r的图象。
感悟:一般情况下,两轴上所取的单位长度应该相同,否则所作曲线的“胖瘦不一”,形状各不相同。
(2)余弦函数y=cosx,x∈的图象
根据诱导公式 ,还可以把正弦函数x=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 单位即得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
探究: 正弦函数曲线怎么变换可以得到余弦曲线?方法唯一吗?
3、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
4、“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
(1)正弦函数y=sinx,x∈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
(0,0),__________, (p,0),
_________,(2p,0)。
(2) 余弦函数y=cosx,x?的图象中,五个 关键点是:
(0,1),_________,(p,—1),__________,(2p,1)。
对点练习:
1、函数y=cosx的图象经过点( )
a、( ) b、( )
c、( ,0 ) d、( ,1)
2、 函数y=sinx经过点( ,a),则的值是( )
a、1 b、—1 c、0 d、
3、 函数y=sinx,x∈的图象与直线y= 的交点个数是( )
a、1 b、2 c、0 d、3
4、 sinx≥0,x∈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典例精析:
题型一:“五点法”作简图
例1、作函数y=1+sinx,x∈ 的简图。
变式1、画出函数y=2sinx ,x∈〔0,2π〕的简图。
题型二:图象变换作简图
例2、用图象变换作 下列函数的简图:
(1)y=—sinx;
(2)y=|cosx|,x 、
题型三:正、余弦函数图象的应用
例3 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满足条件sinx ,x 的x的集合。
变式2 、求满足条件cosx ,x 的x的集合。
【课堂小结】
知识&nbs
p; 方法 思想
【当堂达标】
1、函数y=—sinx的图象经过点( )
a、( ,—1) b、( ,1)
c、( ,—1) d、( ,1)
2、函数y=1+sinx, x 的图象与直线y=2的交点个数是( )
a、0 b、1 c、2 d、3
3、方程x2=cosx的解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4、求函数 的定义域。
【课时作业】
1、用“五点法”画出函数y=sin x—1,x 的图象。
2、用变换法画出函数y=—cosx, x 的图象。
3、 求满足条件cosx (x 的x的集合。
4、在同一 坐标系内,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内,写出满足不等式sinx≤cos的集合。
【延伸探究】
5、方程sinx=x的解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出函数y=sin|x|的图象。
函数图象法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在函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教会函数知识上下功夫,而且还应该追求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基本函数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函数教学。 在函数的教学中,应突出“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 .注重“类比教学” 在函数教学中我们期望的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达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顺利地由 “ 学会 ” 到 “ 会学 ” ,真正实现 “ 教是为了不教 ” 的目的.
2. 注重“数学结合”的教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
( 1 )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
( 2 )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 3 )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
知识技能
目标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选择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
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函数图象法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四章第八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过去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此前还学过三角函数线,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今后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的图象的研究打好基础。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及“五点作图法” 。
教学难点:(1)利用单位圆画正弦函数图象;
(2)利用正弦函数图象和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图象。
二、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利用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
(2)利用正弦函数的图象和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
(3)用“五点作图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
2、能力目标(1)会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图象;
(2)掌握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4)培养数形结合和化归转化的数学方法。
3、德育目标
(1)渗透由抽象到具体的,使学生理解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
(3)使学生懂得数学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特点。
4.美育目标
通过作图,使学生感受波形曲线的流畅美、对称美,使学生体会事物周期变化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开放、多样、互动”为主旨的教学形式必然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对所学知识,自主建构。本节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2.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学习方式:
(1).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讨论,合作实践学习任务。
(2).抽象归纳的学习方式:
学生由具体的演示过程,分析归纳,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方法和结论。
3.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同时也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式,为学生的发展科学地、有效地保障。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更易吸收、消化。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演示“正弦函数的几何作图法”以及图象变换。
四、教学程序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景。
1。实物演示:
“装满细沙的漏斗在做单摆运动时,沙子落在与单摆运动方向垂直运动的木板上的轨迹”
思考:
问题一:1、该曲线是何曲线?
2、你有办法画出该曲线的图象吗?
2。复习
弧度制、函数相关知识、正弦线、作图法、图象的平移。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演示:“正弦函数图象的几何作图法”
2、
教师引导: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任意取一点o1,以o1为圆心作单位圆,从圆o1与x轴的交点a起把圆o1分成12等份(份数宜取6的倍数,份数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过圆o1上的各分点作x轴的垂线,可以得到对应于0、、、、……、等角的正弦线,相应地,再把x轴上从0到这一段(≈6。28)分成12等份,把角x的正弦线向右平移,使它的起点与x轴上的点x重合,再用光滑的曲线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了函数,的图象。
因为终边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数值,所以函数
在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完全一样,只是位置不同,于是只要将它向左、右平行移动(每
次个单位长度),就可以得到正弦函数,的图象,即正弦曲线。
问题二:1、函数,的图象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点是哪些点?
2、几何作图法虽然比较精确,但是不太实用,如何快捷地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呢?
五个关键点:
事实上,描出这五个点,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就基本确定了。今后在精确度要求不太高时,常常先找出这五个关键点,用光滑曲线将它们连结起来即可得到函数的简图,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五点作图法”。
课件演示:“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
用变换法作余弦函数y=cosx
是同一个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可由正弦曲线向左平移个单位
图中的五个关键点:
与画函数,的简图类似,通过这五个点,可以画出函数,的简图。
例1:用“五点作图法”画出函数
,的简图。
课堂练习:
(1) y = — cosx ,x∈[0,2π]
(2) y = sinx—1,,x∈[0,2π]
7、课堂
(1)正弦函数图象的几何作图法;
(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 法;使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节内容。
(3)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图象间的联系。
8、布置作业:
1、习题4。8第1题、第8题
五、板书设计
一 、正弦函数的图象
1、代数描点法
2、几何描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
3、函数y=sinx, xr的图象
二、 余弦函数的图象
函数y=cosx,xr的图象
三、 五点作图法
四、例1。y = sinx+1,x∈[0,2π]
五、 课堂练习(1) y = — cosx x∈[0,2π]
(2) y = sinx—1 x∈[0,2π]
六、
七、作业习题4。8第1题、第8题
六、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学。又要体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实践能力,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目标控制,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式教学。
2。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听有所思,思有所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注重师生双边交流,学生间协作交流。
让学生观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为后面的学习作为铺垫。
通过课件演示突破利用单位圆画正弦函数图象这一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注意渗透由抽象到具体的,促进学生数学方法的形成,引导学生确实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由具体的演示过程分析归纳,从中抽象出数学结论。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图象中起关键作用的五点,学生可能说不全,应进行耐心引导。
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建构。
让学生感觉正弦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帮助学生理解五个关键点。并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数学浓厚的兴趣。
“五点作图法”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应注意在图中标出关键点的横、纵坐标。
对学生提问,由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然后教师重新演示课件,进行和补充。
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化归转化的数学方法。
通过例题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让两个学生板演,重在检验学生理解知识、
运用知识的能力情况。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
作业布置注意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函数图象法教案篇5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能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
3.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内容分析
1、对函数的研究,在初中阶段,只能是初步的。从方法上,是用初等方法,即传统的初等数学的方法,而不是用极限、导数等高等数学的基本工具,并且,比起高中对函数的研究,更多地依赖于图象的直观,从研究的内容上,通常,包括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变化特征等方面。关于定义域,只是在开始学习函数概念时,有一个一般的简介,在具体学习几种数时,就不一一单独讲述了,关于值域,初中暂不涉及,至于函数的变化特征,像上升、下降、极大、极小,以及奇、偶性、周期性,连续性等,初中只就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效的升降问题略作介绍,其它,在初中都不做为基本教学要求。
2、关于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的问题,在前面学习13.3节时,利用几何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函数y=x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做了一些说明,至于其它种类的一次函数,则只是在描点画图时,从直观上看出,它们的图象也都是一条直线,教科书没有对这个结论进行严格的论证,对于学生,只要求他们能结合y=x的图象以及其它一些一次函数图象的实例,对这个结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就可以了。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出以下三个函数的图象:
y=2x y=2x—1 y=2x+1
新课讲解:
1.我们画过函数y=x的图象,并且知道,函数y=x的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条件,由几何上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判断,函数y=x,这是一个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再看复习提问的第2题,所画出的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从直观上看,也分别是一条直线。
一般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前面我们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采用先列表、描点,再连续的方法.现在,我们明确了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因此,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在坐标平面内描出两个点,就可以画出它的图象了。
先看两个正比例项数,
y=0。5x
与 y=—0。5x
由这两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不难看出,当x=0时,
y=0
即函数图象经过原点.(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除了点(0,0)之外,对于函数y=0。5x,再选一点(1,0。5),对于函数y=—0。5x。再选一点(1,一0。5),就可以分别画出这两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了。
实际画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一般按以以下三步:
(1)先选取两点,通常选点(0,0)与点(1,k);
(2)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0, o)与点(1,k);
(3)过点(0,0)与点(1,k)做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
观察正比例函数 y=0。5x 的图象.
这里,k=0.5>0.
从图象上看,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再观察正比例函数y=—0.5x 的图象。
这里,k=一0.5<0
从图象上看,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解析式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先看
y=0。5x
任取两对对应值。 (x1,y1)与(x2,y2),
如果x1>x2,由k=0。5>0,得
0。5x1>0。5x2
即yl>y2
这就是说,当x增大时,y也增大。
类似地,可以说明的y=—0.5x 性质。
从解析式本身特点出发分析正比例函数性质,可视学生程度考虑是否向学生介绍。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0)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讲解教科书13.5节例1.与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类似,画一次函数图象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两点,然后连线即可,为了描点方便,对于一次函数
y=kx+b(k,b是常数,k≠0)
通常选取
(o,b)与(—,0)
两点,
对于例 l中的一次函效
y=2x+1与y=—2x+1
就分别选取
(o,1)与(一0.5,2),
还有
(0,1)—与(0.5.0).
在例1之后,顺便指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习惯上也称为直线) y=kx+b
结合例1中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就可以得到与正比例函数类似的关于一次函数的两条性质。
对于一次函数的性质,也可以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得出,这与正比例函数差不多。
课堂练习:
教科书13.5节第一个练习第l—2题,在做这两道练习时,可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课堂小结:
1.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的画法: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即所求图象.
2。 一次函数y=kx+b图象的画法:在y轴上取点(0,6),在x轴上取点( ,0),过这两点的直线即所求图象。
3.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由学生自行归纳).
四、课外作业
1.教科书习题13.5a组第l一3题.
2.选作教科书习题13.5b组第1题.
函数图象法教案篇6
一、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在七年级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利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已有所认识,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对函数与图象的联系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的第三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第1课时是让学生了解函数与对象的对应关系和作函数图象的步骤和方法,明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是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比较与归类,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简单性质.本课时是第一课时,教材注重学生在探索过程的体验,注重对函数与图象对应关系的认识.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经历函数图象的作图过程,初步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3.已知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作函数的图象,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4.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是:
初步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教学难点是:
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深化探索;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第六环节:拓展探究;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内容:
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去上学,请问小明离家的距离s(米)与小明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它是一次函数吗?它是正比例函数吗? s=80t(t≥0)下面的图象能表示上面问题中的s与t的关系吗?
我们说,上面的图象是函数s=80t(t≥0)的图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殊情况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目的: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写函数关系式和认识图象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函数与图象的联系,激发其学习的欲望.
效果:学生通过对上述情景的分析,初步感受到函数与图象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二环节: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什么是函数的图象?
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graph).
例1请作出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
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深化探索
内容:做一做
(1)作出正比例函数y= 3x的图象.
(2)在所作的图象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y= 3x.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的问题,把得出的结论写出来.
(1)满足关系式y= 3x的x,y所对应的点(x,y)都在正比例函数y= 3x的图象上吗?
(2)正比例函数y= 3x的图象上的点(x,y)都满足关系式y= 3x吗?
(3)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明晰
由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正比例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是一一对应的,即满足正比例函数的代数表达式的x,y所对应的点(x,y)都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点(x,y)都满足正比例函数的.代数表达式.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以后可以称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为直线y=kx.
议一议
既然我们得出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呢?
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可以只描出两个点就可以了.因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0,0)的直线,所以只需再确定一个点就可以了,通常过(0,0),(1,k)作直线.
4.3一次函数的图象:同步测试
14若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k.b的取值范围是( ).
a.k>0,b>0 b.k>0,b
c.k0 d. k2.已知一次函数y=3-2x
(1)求图像与两条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并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像;
(2)从图像看,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还是随x的增大而减小?
(3)x取何值时,y>0?
3.已知一次函数y=-2x+4
(1)画出函数的图象.
(2)求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a、b的坐标.
(3)求a、b两点间的距离.
(4)求△aob的面积.
(5)利用图象求当x为何值时,y≥0.
《函数的图象》课后练习
1.一根弹簧原长12cm,它所挂物体的质量不超过10kg,并且每挂重物1kg就伸长1.5cm,挂重物后弹簧长度y(cm)与挂重物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a.y=1.5(x+12)(0≤x≤10)
b.y= 1.5x+12(0≤x≤10)
c.y=1.5x+10(x≥0)
d.y=1.5(x-12)(0≤x≤10)
函数图象法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新教材《数学》第一册(下)§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的第一节,是学生在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函数的图象及其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图象的画法.为今后学习正弦型函数 y=asin (ωx+φ)的图象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正、余弦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步作图法(列表,描点、连线)——“描点作图”法,对于函数y=sinx,当x取值时,y的值大都是近似值,加之作图上的误差,很难认识新函数y=sinx的图象的真实面貌。因为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三角函数线,这就为用几何法作图提供了基础。动手作出函数y=sinx和y=cosx的图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1.理解几何法作图原理(难点);
2.掌握五点法作图(重点);
3.了解三角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
能力目标是:通过识记正、余弦曲线的形状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发展目标是:教给学生灵活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
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四、设计理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思想上是启发式,在教学过程上是探究式,在教学价值上是发展式。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探究和体验的欲望,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引导和学生探究、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动手、勤动脑、敢猜想、善发现、重体验、促发展”的学习方法.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并逐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产生成就感,从而极大地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是从“三性”即“课堂流程的可操作性,知识目标的可接受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考虑的,对整个教学过程作如下安排:
教学程序图如下:
第一部分:导入.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函数图象的作法——描点法,再让学生观察波动图象演示仪,激起学生的兴趣.指出这种形状的曲线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如何作出该曲线呢?
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下列教学活动.
第二部分:几何法作图.引导学生在单位圆中作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线,并进行平移,描点作图.先作出 y=sinx(x∈[0,2π])和y=cosx(x∈[0,2π]的图象,再依据诱导公式一平移图象得出 y=sinx,x∈r的图象.同法得出 y=cosx,x∈r的图象.
第三部分:多媒体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用flash动画制作的>课件,规范作图过程和步骤,统一认识y=sinx(x∈[0,2π])和y=cosx(x∈[0,2π]的图象,在此提醒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轴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否则画出的图象不是正弦函数的真实面貌。
第四部分:“五点法”作图.曲线形成后,让学生观察图象的形状特征,分析讨论,提炼出五个关键点,归纳出“五点法”作图步骤.
第五部分: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教师再补充.这样做,会检测出学生听课、分析、思考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此设计,联系了新旧知识,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实践,不仅学到本节课的知识,而且还将提高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探索得材料,研究获本质,思维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配以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图文并茂,简洁明快,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学的生动,学的有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突破几何法作图这个难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 y=sinx,x∈r
和 y=cos x,x∈r图象的作法分解为三个问题来解决,降低了难度.通过展示>课件,生动形象地再现三角函数线的平移和曲线形成过程.使原本枯燥地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学也的确是这样的).及时让学生跟着演示作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直观的动画,不仅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而且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思维潜能,拓展思维空间.
用“三步曲”来突出“五点法”作图这个重点.第一步设疑:“几何法作图.由于取点个越多,画出的图象也就比较精确,但也较为麻烦.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前提下,能否少定一些点,作出其简图呢?”问题的提出可以立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二步引导:让学生观察正弦函数 y=sinx,x∈[0,2π]和余弦函数y= cosx,x∈[0,2π]的图象,启发哪些点对决定图象的形状起着关键的作用呢?引导学生寻找出五个关键点.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步小结: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归纳出五点法作图步骤.教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作出评价并指出作图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小结:“五点法”可以比较简捷地作出正弦、余弦函数的草图,对于以后研究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设计体现了“多动手、勤动脑、敢猜想、善发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应用:画出下列函数的简图:
(1)y=1+sinx x∈[0,2π];
(2)y=-cosx x∈[0,2π].
解:(1)按五个关键点列表:
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描点画图(如下图).
(2)按五个关键点列表:利用余弦函数的性质描点作图(如下图).
反馈练习: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用五点法分别画出函数y=sinx,x∈[0,2π]和y=cosx,x[- , ]的简图.通过观察两条曲线,后者经过怎样平行移动就可以得到前者?
2.观察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区间:
(1)sinx>0 (2)sinx<0 (3)cosx>0 (4)cosx<0
(例题、练习都用>课件展示)
本节例题仍选用教材上的例题,但解答除“五点法”之外,又引导学生利用函数图象的平移对称变换来作图.通过一题多解,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学会遇到新问题时,善于调动所学过的旧知识,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练习设计层次分明:练习1为巩固基础知识型,对课堂内容知识的再认识(五点作图及图象变换);练习2为提高能力型,是对正(余)弦函数图象的灵活运用,由易到难,体现因材施教重效果,循序渐进促发展的教学理念.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强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的理论达到发展和升华,能力达到提高,并为相关学科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综合素质.
六、板书设计:(略)
七、布置作业:(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尊法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