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价值的事迹材料是可以让我们的能力得到重视的,优秀的事迹材料是展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以下是92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抗震救灾人物事迹8篇,供大家参考。
抗震救灾人物事迹篇1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成都市出现强烈震感。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身为xx大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副院长的张同志,与该医院党政领导反应迅速,沉着冷静,在第一时间内协调组织两校区全体医护人员,按照学校重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部署,立即投入地震后我校部分师生员工,因为地震导致受伤的伤员救治工作中。
成都出现强烈震感后,医院党政领导立即启动“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按照上级要求对学校医疗救护工作进行了紧急部署,组织调动医护人员力量,为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对受伤师生员工进行紧急救治。同时迅速进行组织、协调,对震灾发生后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了合理分工和安排。
地震发生几分钟后,九里校区就有多名因为地震受伤的患者来到校医院需要抢救。此时,王国平同志和医院党政领导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将伤情较重的6位伤员转送上级医院救治,同时,该同志又立即协调组织医护人员对余下的40多位伤员进行清创缝合、止血包扎、对关节崴伤、骨折、脱位等进行复位固定的紧急处理。
与此同时,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由于地震,受伤学生人数更多,伤情同样严重。由于伤员太多,而犀浦校区校医院门诊部值守的医护人员相对较少,救治工作告急。此时,校医院党政领导立即协调安排,抽调由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带队、和副院长祝庆华以及家休班的外科医生古庆同志,组成增援队,立即驱车赶往犀浦校区医院门诊部加强医务人员救治力量,积极应对震灾造成的伤害。
大地震后,尽管余震带来的震感不时发生,而王国平同志和两校区的医护人员们不辞辛苦,不惧余震,始终坚守、工作在救治伤员的医疗抢救岗位上,冒着余震随时可能导致的危险,为每一位伤员包扎、敷药、缝合、耐心解释。该同志和医护人员不仅为患者解除伤痛,还要为他们缓解心中的紧张,疏导伤员的恐惧与焦虑,稳定了伤员的情绪,保障了救治伤员的医疗秩序。
震灾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在5月12日晚大约23:00时分,西南交大医院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征用救护车和医护人员的指令后,一直值守在医院的党政领导立即向学校、后勤集团领导报告征用指令,同时立即协调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与前来执行调度的金牛区卫生局工作人员一道,立即前往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参加灾区医疗救护工作。而此时,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同志和院长贾全芬同志,又24小时值守在医院,并安排出奔赴都江堰灾区,参加救治震灾伤员工作的第二、第三、……应急梯队,目的是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司机的疲劳,以保证抗震救灾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灾难,地处汶川的阿坝师专也同样受到了重创,阿坝师专的校舍在地震中变成了危房。
在四川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阿坝师专的全体师生要整体转移至成都体育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
为全面认真的完成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部署的,为阿坝师专约4000余名师生员工实施震灾卫生检疫和疾病检疫的工作,医院党政领导在我院医务人员本身就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安排出12名医护人员,从5月23日开始,先后在四天内,不分白昼,不辞辛劳,默默的奉献出白衣天使、医务工作者对灾区人民的爱心。而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同志就在此其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能战斗,能吃苦的党性和拼搏精神。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给地震灾区造成了毁坏性的重创。
按照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校――地”对口支援灾区汶川的安排和汶川人民抗震救灾的紧急需要,王国平同志作为首批“赴汶川专家服务团”后勤保障组副组长的志愿者,肩负着灾区人民的企盼,肩负着西南交通大学赋予的神圣使命,历时七天赴灾区工作。
西南交大赴汶川“专家服务团”途径雅安、泸定、过丹巴、金川、马尔康,历经因地震造成的大面积山体滑坡、飞石、大风、尘雾的重灾区米亚罗、古尔沟、理县,冒着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困难到达汶川。
王国平同志除了肩负“专家服务团”所有成员的医疗保健工作外,还要担负起“专家服务团”的生活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住行和繁重的后勤服务工作。他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顾危险,与全体“专家服务团”成员共同战胜困难。在短短三天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汶川地区县城和乡镇的危房鉴定工作,为灾区人民做出了贡献,为西南交通大学争得了荣誉,出色的完成了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定我校而下达的危房评估任务。
王国平同志实实在在的经受住了地震灾害这一突发事件的考验。面对地震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积极组织、协调、战斗、值守在突发事件的最前沿。
作为医院党支部书记、医院业务院长,他不顾个人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辞辛苦,不怕牺牲自己得一切,积极主动要求安排艰巨的任务,履行着医务人员的天职。在危难时刻,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入和支援抗震救灾,志援服务于重灾区一线,服务于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的医疗工作,为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震救灾人物事迹篇2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宕昌县,给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原本是国列贫困县的宕昌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沉重的灾难使全县人民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申爱平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抗震救灾工作开展以来,他就积极投身于少数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深入地震灾害第一线,了解灾情。申爱平同志作为一名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在地震灾害面前,他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想到的是少数民族受灾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危。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发生的当时,申爱平同志正陪同市县领导在新城子藏族。乡开展维稳工作。地震发生后,申爱平同志按照市县领导安排,本着高度的责任感,迅速到新城子藏族乡藏族村了解灾情,并及时电话联系全县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询问了解地震灾害情况,当得知灾情严重时,他心情很沉重。
地震后第二天上午,申爱平同志在单位召开了短时间的紧急会议,及时安排部署了民族宗教方面的抗震救灾工作,会后,他立即带领单位职工,首先奔赴灾情严重的新城子藏族乡和城关镇乔家藏族村检查灾情,又连续3天深入全县其他民族宗教乡村和宗教活动场所认真细致地查看了灾情。他用最快的时间向市局和县委、县政府汇报了灾情。
二、组织宗教界开展了募捐活动。灾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动员广大信教群众向灾区献爱心,开展了募捐活动,同时自己带头捐款,并组织单位职工捐款,共捐资1.72万元。
三、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按照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申爱平同志组织单位人员在了解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的基础上,加班加点,编制了宕昌县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上报了市民族宗教局和县政府。
四、驻村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县上安排,申爱平同志作为第一批驻村抗震救灾工作队员、进驻新城子藏族乡老树川村开展了抗震救灾工作。一是了解上报了灾情。二是制订了灾后重建规划。三是协助乡村为易地搬迁户选址定点,兼备物资,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五、多方争取了救灾物资。申爱平同志心系少数民族受灾群众,他对受灾群众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向市民族宗教局汇报灾情,得到了市民族宗教局局长马超的高度重视,市局马局长查看了宕昌灾情后,通过国内外友人关系,争取到阿联酋迪拜酋长基金会捐助宕昌县抗震救灾帐蓬500顶,争取到香港乐凯公司捐助宕昌县抗震救灾帐蓬40顶。争取到甘肃省兰州市捐款8万元,面粉2500斤、大米2500斤、青油500斤、衣服和鞋2000件。
在这次“5-12”抗震救灾中,申爱平同志始终和县委、县政府及市局保持一致,时刻想着灾民,时刻参与救灾,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一腔热情,体现了“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反映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展示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必须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抗震救灾人物事迹篇3
简旺生,郎溪县建平镇钟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这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汉子,将责任与担当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抢险最前沿,带领群众冲锋陷阵,打响了“家乡保卫战”。
以雨为令 奋战一线
钟西村歌场圩位于钟小河北岸,圩内面积4000多亩,埂头窄,埂身单薄,1999年洪灾修复后尚未经过大水考验。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简旺生被窗外的雷雨声吵醒,打年轻就有充足防汛经验的他,天蒙蒙亮就赶紧起床,组织100多名人员上埂巡查,并划分2个重要埂段,交由两个村民组负责,紧急调配桩木、土、砂石、彩条布等防汛器材物资,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6月24日上午9点30分,歌场圩钟小河外河段出现险情,简旺生立即组织抢险队员和一台挖掘机,进行打桩抢险。他带领3名队员在水中坚持了一个小时,协助挖掘机打完了10多根木桩。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调来一台挖掘机、五台拖拉机,加紧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才完成除险。此后十天里,简旺生就带领突击队奋战在歌场圩,危险发现一处,就及时化解一处,共计化解十几处险情。
身先士卒 死生考验
6月21日下午1点多,简旺生和60多岁的老党员傅泽元在歌场圩巡埂,突然看见埂下的泄洪沟涵闸在渗水,而且水流越来越大,圩埂有随时垮塌的迹象,一旦垮塌,3000多亩农田就直接被淹没,给整个钟西村4000多百姓带来的损失简直不敢估量。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简旺生不顾劝阻,捡起旁边的旧水泥板和彩条布,纵身一跃,跳进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紧抢险。老党员傅泽元被简旺生的举止感动,也一同跳入水中,两人协助完成堵塞涵闸口的任务。他们在水里奋斗了整整1个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将涵闸堵住。随后赶到的抢险突击队,开来1台挖机,在闸口的水泥板上铺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盖,最终确保泄洪沟涵闸安全。
汛情不减 何以为家
为了保障钟西村两座排灌站正常运行,简旺生利用排涝相关专业能力,坚持在排灌站夜间值守。每隔3小时,便出门观察水情和险情,近20天没有回过家。3台机器汛前虽已经过精密检修,但持续工作导致王村圩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简旺生及时发现并连夜联系水利专家,进行彻夜抢修,因处理及时,村里无一处内涝。连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随时都有破圩危险,正忙着转移群众的简旺生接到妻子电话,要求回家帮忙搬家。简旺生为了能多转移一些群众,毅然挂断电话,直到将所有群众安全转移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搬运家电。在家里一楼进水后,简旺生为了不占用安置点床位资源,安排妻子和70岁的老父亲在家里二楼就地进行安置。
上善若水 厚爱无??
大雨不停歇,险情越来越严峻。出于安全考虑,简旺生提前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告知转移,通过发动村民投亲靠友和安置点安置的方式,安全转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开发区水库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场圩出现漫堤,眼见死守十几天的圩埂即将沦陷,简旺生强忍心酸,对住在圩堤上暂无危险的60人也全部实现安全转移,并安排两名村妇女干部在敬老院做好后勤工作。
由于防范工作做得到位,钟西村虽有4座房屋倒塌,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破圩后,简旺生带领村“两委”干部实地查看受灾农田,及时统计上报灾情,检查房屋受损情况,避免有老百姓回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严峻后,简旺生第一时间组织20人的打桩队和一台挖掘机,奔赴三岔村积极开展支援,进行装木和清脏。之后,连续三次带领5人打桩,将500多根桩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考虑到村里严重的受灾情况,简旺生又利用微信朋友圈,号召钟西村走出去的名企业家积极筹资捐款,协助村民做好灾后自建工作。
灾难面前,简旺生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谱写了一首新时期村党组织书记抗洪救灾的壮丽乐章!
抗震救灾人物事迹篇4
这是一支女性抗洪抢险队伍,她是虽然都是女儿身,但是为了党与人民的事业,她们为实现全市防汛安全默默工作着、奉献着。她们克难攻坚、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巾帼不让须眉。
进入主汛期以来,xxx市防汛历经了渍涝成灾、民垸告急、湖库出险、江河夹击几个阶段。在各级防汛指挥部的科学决策、科学调度、科学指挥下,全市防汛大军团结一心、协同作战,取得了防汛抗洪阶段性胜利,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和城市安全。
——暴风雨中的铿锵玫瑰
7月15日,通顺河水势急涨并居高不下,汉南区内涝严重,蔡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通顺河堤险情频发,形势十分危急。水利水保处处长张军花同志授命于危难之时,连夜紧急前往一线落实市防指2号命令,协调调度大军山泵站抽排和蚂蚁、东城二闸开启。面对情绪激动的汉南区受灾群众和只顾局部利益的相关单位职工群众,张军花同志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说明,一方面反复作汉南、蔡甸、经济开发区三方领导的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稳定了紧张局面,说服了干部群众,保证了市防指命令的落实。
在随后的一次又一次暴雨雷击中,张军花始终督战一线,靠前指挥,落实市防指3号、4号命令,科学调度,及时排除险情,有效地调度控制了蚂蚁河和通顺河水位,确保了江河堤防和泵站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目前降雨虽然暂停,但内涝渍水未退,张军花有如风雨中的铿锵玫瑰,依然奋战在防汛抗洪的最前线。
——调度室里的协调官
她脸上挂着倦意、眼里布满血丝,因为她是指挥部里最早开始防汛值班的人。她总是步履匆匆、眉头紧锁,因为她身处指挥调度最核心的部门,肩负着调度室里协调官的重任,每天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记录、协调、处理。每天的水雨汛情最早到她这里汇总、分析、布,每个区、每个部门的工作动态每天准时在她这里集中、整合、上报。她所在的部门是各类信息的集散地,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好帮手,是各级防汛指令上传下达的枢纽站。她与身边的同志们一道克服重重困难,发扬连续作战的98抗洪精神,认真仔细地做好接听电话、收发电文、编辑每日工作动态、上报各类工险灾情、及时调拨抢险物料、协调处理突发事情等一系列综合协调工作,确保了抗洪抢险救灾中的信息畅通、政令畅通。
她,就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防汛处处长李晓玉同志。
——文秘组里的笔杆子
说起防汛办机关里的优秀女性,不能不提身材娇小的高山同志。作为单位的笔杆子,高山承担着防汛综合情况、领导汇报材料、媒体新闻通稿起草等大量文字工作。对于从未参加过防汛实战的高山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她没有被困难吓倒,主动到业务处室咨询,熟悉情况;主动陪同领导一线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旁听各类会议,了解当天全市防汛动态及各级防指、各级领导的指示要求。由于自己的勤奋好学,高山在较短时间里熟悉了防汛业务,很快便进入角色,出色地完成了综合性大材料的撰写和新闻宣传报道任务。高山同志因常年的高强度工作,身体体质较弱,连续的脑力劳动和熬夜,更加重了身体的透支,日减消瘦。可是,每当领导和同志关切地劝她休息时,她总是淡淡地一笑,平静地说:“工作总是要有人做的。”
其实,在市防汛调度大楼里,还有一大批“铁娘子”坚守在各个岗位,坚持不让宣传报道她的局纪检组长王霞,深入一线巡堤查险的孟丽君、宋绍红、刘金秀,竭尽全力跟踪协调的邬美玉、任冬玲、熊菲,默默无闻每天埋头撰写防汛简报的余萍、刘青,还有一丝不苟的打字员、吃苦耐劳的清洁工、起早贪黑的食堂师傅……她们都是抗洪抢险战斗中的一员。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克服困难、恪尽职守,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再次用行动告诉人们: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抗震救灾人物事迹篇5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日喀则市震感强烈,其中吉隆、聂拉木、定日、拉孜等县受灾严重,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发生后,拉孜县立即投入抗震救灾,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的感人事迹和先进榜样,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欧珠罗布,男,藏族,中共党员,拉孜县副书记、县长。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他加班点,忘我的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优质高效的完成了抗震救灾的每一项任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受灾群群众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一、一线指挥、统筹全局,安置点保质保量按时建成
“4.25”地震发生后,他顾不上与家人联系了解家里的情况,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县受灾情况及研究部署受灾群众的救治、安置工作。会议结束,他带领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医疗队对全县11个乡(镇)的受灾村逐乡逐村进行灾情核查。每到一个受灾点,他首先明确人命关天,尽一切力量确保群众的人身安全,由于我县迅速有效的救援行动,拉孜县群众无一人伤亡。当一切工作安排托当时,已经是26号凌晨5点多,他没有顾得上休息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对下步抗震救灾的卫生防疫、物资调运等做了紧急的部署。地震发生的第三天,28日中午,接到市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紧急通知,需在拉孜县安置聂拉木和吉隆两县的大约2000人受灾群众,一边是本县的灾情一边是兄弟县的求助,他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会上,他当机立断成立“4.28”受灾群众安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成立,理顺了工作机制,明确了任务,细化了分工,为安置点的建设提供了机构保障。29日,市委、市政府要求安置人数从最初的2000人增加至5000人,任务量整整大了一倍多,他没有一句怨言、没有提一句要求,带领全县干部职工争分夺秒的投入到安置点建设工作中。
二、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展现当代共产党员本色
安置点的建设任务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拉孜县气候恶劣、风沙大、昼夜温差大,安置点位置在两座大山之间的风口,每天下午风吹人跑,沙尘满天,夜晚温度在零度以下。从4月28日他带领全县干部职工连续两天两夜在安置点搭建帐篷。他对参建干部说,这次灾害不仅考验了受灾群众,也是对我们党员干部的一次考验和检验,考验我们的战斗力和奉献精神,检验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我们多搭建一个帐篷,就是对受灾群众多一份保障,就是对入党誓词兑现了一份承诺。从物资的下车、物资的搬运到帐篷的搭建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大家、鼓舞大家,有的同志看他太辛苦,就主动过去帮助他,说县长你先休息一下我来,他生气的说道,在这里没有县长没有领导,有的是党员是干部。他饿了他吃几口方便面,渴了喝几口饮用水,安置点的帐篷搭建好了,但他脸上的皮晒脱了、嘴唇列了、手上磨出了血泡、眼睛布满了血丝,但他脸上挂着喜悦,心中充满了无愧,他无愧于组织的培养、无愧于受灾群众重托。
三、认真负责、严谨求实,安置工作有力有序
他要求务必确保受灾群众下车就有热饭吃、热水喝,每一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并特别叮嘱服务人员在安置的过程要注意工作方式,受灾群众刚到一个新环境,肯定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工作人员要耐心的解答,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安置点。凌晨1点多第一批受灾群众抵达安置点,看到受灾群众的'安全抵达,他马上紧紧握住受灾群众的手,仿佛迎接多年未走动的亲人,组织安置组送上热饭和开水,医疗组对他们体检,当把受灾群众安置妥当,轮到他回去休息了,他却说我就在车上睡会就行了,就是我回去了也睡不着,在这睡反而睡的踏实,大家都知道他是不放心后面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凌晨5点左右第二批受灾群众才抵达,负责迎接第二排受灾群众的同志半夜起来,冷的站不住、原地跺脚,有些人发起了牢骚,但当听到县长就在旁边车上睡着的时候,他们都沉默了,每个人都在想,这么冷他是怎么睡着的,是我们的县长太累了,他又一夜没有休息。当第二批受灾群众抵到的时候,他又投入到工作中,就是这样废寝忘食的工作,每名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妥善安置,脸上纷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时安置点每一名受灾群众和工作人员心里有句话想对他说,县长您辛苦了。
四、携手同心、同吃同住,与受灾群众共度难关
“回家”,他对每一个受灾群众说,安置点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家人,有什么困难就不要和家里人客气,我们一起想办法,一起解决。他对工作人员说,我们不要认为受灾群众不提要求、不提意见,就是代表我们的工作作好了,受灾群众不主动提,是理解体谅我们,但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就做圆满了,我们要主动找问题、找不足,我们要想对待家人一样的照顾他们。他每天坚持和受灾群众一起吃住,许多人不解,就主动问他,他说,和受灾群众一起吃住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融入他们、了解他们最直接、最有效方法,我和受灾群众同吃同住可以了解伙食到底怎么样,饭量足不足,味道好不好,营养高不高,睡的暖不暖,还可在共同进餐中,了解受灾群众口味,了解安置点那些工作做的不够,了解他们的思想波动。同时也方便了解、监督我们的工作,这样我才心中有数,对我们的工作有直观的判断和尺度的衡量。我们要做他们最坚实的依靠,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重建美好家园。
五、科学调度、全力保障,解决受灾群众后顾之忧
4月28日,县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300万元用于受灾群众保障物资的采购,他对采购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定要在受灾群众到来前保证所有物资到位,在他亲自督查下所有物资在受灾群众到来前全部到位。受灾群众住下了,他又为更好的为受灾群众创造居住条件忙碌了,在他的指导下建立了医疗、金融、通信、超市、警务站等便民服务网点,方便群众的正常生活;县民间艺术团精心编排特色节目,深入安置点各区域进行演出慰问;县文广局电影队在安置点各区域进行电影放映,丰富受灾群众业余生活;在安置点开办临时幼儿园;对安置点道路进行平整、硬化,逐步改善安置点基础设施。组织消防队对安置点进行洒水降尘,净化空气、净化环境。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为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提供的保障,为他们幸福、安心的生活解决了所有后顾之忧。
抗震救灾人物事迹篇6
今年7月中下旬,安阳县遭受了暴雨的侵袭,再加上水库泄洪,全县各乡镇都面临着洪水的威胁,随时会出现险情。
作为一名教师,李希方校长在收到乡中心校的紧急通知后,就奔波在学校和家之间,一方面要安排好学校的值班,并能随时把学校作为安置点,以备在紧急情况下作为群众的避难点。另一方面,他时刻参加村里的救灾,因为他所在的村庄也随时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7月20日、21日、22日是他们村庄最为艰难的时刻,因为村北面、南面、西面全部被洪水围困,李希方校长和其他十几个人组成了一个小组,日夜坚守在村北面的渠沟旁,一面用土石加固加高护坡,一面时刻关注水位情况。
21日夜里12点,由于水位的升高,村子面临进水的危险,他们小组和前来支援的其他村民,奋战近三个小时,终于排除险情。虽然感觉到特别疲惫,但是看到险情的排除,心里依然充满了喜悦。
22日下午三点,接到村广播,村民孟某的养鸡场即将被淹,李希方校长和其他十几个人赶紧去支援。等到达地点,赶紧投入到抢救之中。当救出三分之一的时候,堵住的水流冲出了一个缺口,于是人们尽快撤离,没过十分钟,养鸡场被全部淹没。看着养鸡场主人掩面痛哭的情形,在场的人无不感到心痛,毕竟是投资十几万元,转眼间就成为泡影。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他和其它5个人决定涉水再去救出未被淹没的鸡(养鸡场里有一块高地还未完全淹没,它们挤在一起),在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我们在齐腰深的水中来回奔波,最终又就出了500多只鸡,当时围观的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点赞。
7月24日,北郭乡中心校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中心校琚玉强校长号召成立北郭乡灾后自愿者救助队,去其他受灾严重的乡镇去支援帮扶。李希方校长又积极报名,成立第一梯队自愿者。
第二天上午,在中心校琚玉强校长的带领下,李希方校长来到了崔家桥镇,参加救助支援。他们被镇政府分到了受灾严重的高村,看着被水淹没过的农田和房屋,他们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在帮助特殊困难家庭的过程当中,李希方校长不怕苦、不怕累,时刻冲在最前面。一天下来,虽说很累,但是当看到他们的劳动成果后,内心却充满了幸福,因为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在这次灾难中,李希方校长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关键时刻冲在前,不畏艰难,不顾自我,为抗洪救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相信,通过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战胜困难,重新建设我们自己美丽的家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事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抗震救灾人物事迹篇7
地震发生后,在灾区,平凡的人在灾难面前,用团结、坚强、温情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地震发生时,她用身体为孩子挡住了水泥板;废墟下,同桌的鼓励让她挺过4小时;素不相识的人们,感受到了邻里间的真情……
有一种瞬间叫震撼;有一种忍耐叫坚强;有一种爱心叫感动。在地震抢险救灾现场,有一种纯洁叫白色,在塑造着新的生命里程。山高路险,挡不住他们行进的脚步。地动山摇,摧不垮他们必胜的信念。危险面前不抛弃,困难面前不放弃。紧急救援,是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天职。
5月24日,接魏家桥乡卫生院电话,魏家桥乡长在赴抗震救灾现场救援因地震失踪群众途中,不幸因山石滑落摔下150余米山坡受伤,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元坝中心卫生院第一时间立即启动《抗震医疗救护应急预案》,迅速组成了以院长张涛为组长,副院长何林为副组长,瞿正永,侯小辉为成员的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准备好药品器械,同时及时安排魏家桥乡卫生院院长刘正元,立即组织医护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援救,并不时叮嘱,进行急救指导和要求。
灾情的严重程度难以想象。首先由魏家桥乡梨树村卫生室村医巫春秋赶赴救援现场,实施救援。由于事发地点处于魏家桥相芷房村绵长沟原始森林,因地震多处山体滑坡,交通十分不便。村医巫春秋随同魏家桥乡干部及5名村民一同前往,经过两个多小时艰苦跋涉才到达事发现场,只见山石滑落砸伤的乡长浑身黑土,满脸是血,躺在山坡下的石堆里呻吟,不能动,发现左下肢骨折。时间就是生命,顾不上步行劳累,立即展开了救援。立即对乡长进行简单的伤口清理包扎,和骨折部位的简单固定。随即跟村民一起用自制的简易担架,把受伤的乡长在陡峭的山路上往下抬。此时见田乡长伤势很重,伤情超出了先前的预料,情况十分危机,只想迅速地往山下赶,县医院的救护车和医护人员也积极的在赶往事故现场。所有的人都被乡长不顾个人安危,步行30多公里去搜寻因地震失踪群众所感动,只想能够快速的把乡长转移到山下。经过2个多小时,终于将受伤的乡长转移到山下,县医院的救护车和救护人员已经到达,立即转乘救护车到医院救治。由于组织救援反应迅速、组织得力、措施有效,为伤员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我为谁工作?为了自己,为了患者,为了社会……”村医生巫春秋这样说。是小事,却足以给人温暖,给人力量!透过这件小事,所以医护人员们也一次次感受到人间真情,一次次接受着灵魂的洗礼。紧急救援,是我们医护人员共同的天职。
在这里,我们要借此机会介绍一个最平凡最不起眼,而又让我们心灵感动的乡村医生,他就是魏家桥乡梨树村卫生室村医巫春秋。但巫春秋医生这些都不是让我们感动的原因,让我们感动的是灾后所有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伤员。我们想应该把巫春秋放大,让他成为卫生医疗战线的典型代表,让这样的白衣天使护卫人民健康,让所有的人都健康!
抗震救灾人物事迹篇8
2021年7月20日始我市遭遇持续强降雨,连日降雨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值。晚上17时,东大高温公司领导接到上级通知,为抗洪救险,附近后小屯村村民需要转移至东大公司紧急避险。接到通知后,东大高温公司及公司领导积极配合,并组织收容受灾的群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由于连续强降暴雨,工厂处于停电停水状态,东大公司领导及管理人员和党员为安抚好接纳到的受灾群众,为了保证受灾群众的食品能够供应及时,全体后勤管理和党员一直在坚守岗位对受灾群众嘘寒问暖,在断电断气情况下,东大高温公司黄总亲自一锅一锅烧热水为老人和小孩送上温暖的茶水。体现企业领导和党员同志的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得到了受灾群众的好评。看着人民群众有饭吃、有地方住,党支部成员和大东高温公司领导心感宽慰。
天灾无情人有情,党旗在飘扬,党徽闪金光,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的宗旨,灾情发生大第二天,早餐还无着落,党支部书记樊奇彬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让受难的群众睡不好心情不好再吃不好,况且还有老人和孩子,想到此,党支部书记樊奇彬急忙召集党员王亚楠等同志协商办法赶紧解决受灾群众的吃饭问题,协商后给公司领导汇报,党员同志带头集资捐款,党员王亚楠主动请缨和司机小李去市区采购食物,跑了很多早餐店才买到热腾腾包子和稀饭,终于让受灾的群众吃上热乎乎的暖心饭。事后统计了在党支部书记樊奇彬同志的倡议下,支部各党员、预备党员及积极分子踊跃捐款,共捐得救灾款一千多元。
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本次抗洪活动中东大公司支部所有人都在用行动践行使命,用党性铸就不倒的钢铁长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