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能够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进步,出色的心得体会能给人带来更深刻的思考,以下是92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教育的书籍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的书籍的心得体会篇1
申冬暖阳海门情;纸墨书香飘长廊。精品课堂展课改;**园丁皆称赞。核心素养谈育人;每月一事在践行。社团活动纷呈现;生命叙事写传奇。
——题记
20xx年xx月xx日,在xx区新教育研究中心的组织下,我终于怀着激动与欣喜之情踏上了盼望已久的学习之旅海门一个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教育圣地。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门。的确,短暂的两天学习,感受到了海门独特的异地风情与育人氛围;体验到了新教育实验散发的无穷魅力与核心价值。书香校园、每月一事、精品课堂、社团活动、生命叙事不仅是诗与思的交响,更是意与境的融合。
赏异地之景 悟民俗风情
海门,教育的一方沃土。不管是从金碧辉煌的(电视文化塔)标志建筑还是从当地的民俗风情(热情、恬静)来看,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江海风情与古朴民居规划的前瞻性和浓厚的待人文化氛围。咨询解惑,海门人总是热情微笑地为客人指点迷津;穿越马路,忠实厚道的海门司机以车让人的礼貌之举,让人倍感温馨兴许这就是海门家校共育、每月一事成功教育的举措基石。
观教育圣地 享育人氛围
本次学习共参观了海门实验中学、东洲国际学校,正余初中三所学校,不管从学校的建筑布局、办学设施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彰显了浓厚的育人氛围。海门实验中学既有建筑物的对称美又有苏州古典园林的镶嵌秀;崇德进学,怀远敏行的学校精神标识,展现了海门实验人怀揣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让所有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高起点追求高目标,以高目标追求高质量,孜孜以求,跨越发展,力争建成现代化、特色化、国际化的一流名校的宏伟蓝图。东洲国际中学北望黄海,南倚长江,在青树绿草的环抱下彰显了现代先进的办学条件和新颖的办学理念做最好的自己;书香长廊又显示了该校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正余初中一所标准的农村中学,在申冬暖阳的照耀下处处飘洒着墨香纸润的校园书香气息,在外显文化,与人文环境交相辉映下,充满了诗情画意,为学校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
观魅力课堂 悟课改理念
课改,当代教育发展的使命。在东洲国际学校和正余初中参观精品课堂学习中,两所学校在不同的课堂都给求经者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感触。导学案的设计既有大问题教学广度延伸,又不乏细节学习习惯培养;既有现代先进教学的新颖理念,又不缺传统教学的文化底蕴;既有课堂教学评价梯度标准,又不乏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营养美餐。课堂上,学习任务分配、小组探究交流、汇报学习结果展示、小组自主评价每一个环节无不展示学生以学为中心,以知识建构、问题解决两大途径为教学策略。整个课堂教学汲取了金字塔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诸多教育教学理论的精髓而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课堂模式。看出了海门新教育人在教育理念的支撑下,课改路上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追求的不仅仅是课堂的理想化更是理想化的课堂。
听核心素养 研行为习惯
每月一事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大举措亦是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亦是我国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国家督学成尚荣老师在做《习惯养成与核心素养》报告中提到行为习惯的背后是一种思维的存在,行为习惯是核心素养的起点。朱永新教授提到:从个体成长看,良好习惯是创造幸福完整生活的必备保障;从教育历史看,注重习惯养成是中外教育的共同优良传统;从教育改革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夯实核心素养的必然方式;从世界趋势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全球教育改革的主要朝向。由此可知,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之一。每月一事是以习惯为路径,明确目的,在文化与理论的支撑下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操作与实践,培养学生完全的人格。这恰恰与核心素养价值力、思维力、学习力和生命力相呼应。同时,在海门两天学习中参观社团活动的展示,正是行为习惯的价值与核心素养因素的体现。
听生命叙事 悟真爱育人
?教育就是唤醒》一书提到:一名好教师的重要条件的前提是爱教。知之深,才能爱之初;爱之切,才能行之坚。每月一事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在听到张小敏老师自律行动叙事《允许孩子犯错误》中让我看到了老师豁然与大爱;在听到陈雪峰老师阅读行动叙事《做一个精神充实的人》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细心与无私;在听到张燕老师好学习惯行动叙事《你若盛开,青春自来》,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真诚与关怀每位教师的阐述无不让人感动,无不让每一位热爱教育的工作同仁产生心灵共鸣用爱教育,书写生命传奇。
关于教育的书籍的心得体会篇2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关于教育的书籍的心得体会篇3
时至今日,新教育已在我**落地开花,各个学校新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深入学习新教育势在必行。近日,我拜读了朱永新的著作《新教育》,收获颇丰。
这实在是一本可读性强,实用性高的好书。文中全新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吸引着我。嗅着淡淡书香,读着精美文字,一个个教育故事在我眼前跳动,仿佛自己走进了新教育实验基地从中我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新教育密切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热切追求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真正让教师和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我觉得,新教育切实为我们教育指出了一条光明坦途。掩卷沉思,心潮澎湃。
首先是感动。在新教育实验区,一批批教师靠着自己的执着与坚守,在新教育中不断成长,羽翼渐丰。记忆犹新的是红袖老师,在他当高三班主任期间,他专门在网上开了一个主题帖守望高三的日子,并每天坚持在网上写自己的故事,记录高三学生的成长历程,经过一年的辛苦耕耘,这个班级很出色,孩子们表现得很优秀,并得到了校长的嘉奖。
还有一位叫寒烟的教师也令人肃然起敬,她本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其进修学习期间,她所带的六一班无人照管,于是她特意为孩子们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开了个主题帖听601唱歌,还热情地鼓励孩子们每天坚持写班里的故事,通过这个平台,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起来,寒烟老师也成长起来,后被评为省特级教师。这样的故事一桩又一桩,这样的教师不胜枚举,他们普通而不平凡。他们的行动其实每位教师都可为,看似普通,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恐怕平常教师就难以作为,因此一点也不平凡。毛泽东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其实就是这个理儿。他们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实在令人折服,令人感动!他们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做中思考,在做中提升,在做中成长。一个个普通的日子,一个个教育的日子,因为有他们,从此变得熠熠生辉!他们的故事不正诠释了新教育理念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创造奇迹吗?
另外是惭愧。同是教师,同是教育者,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做到呢?多少次,在感动感叹优秀教师的卓越故事后,也心动过,也行动过。然而,总是昙花一现,最终中道偃旗息鼓。与他们相比,真是自愧不如,不知不觉一寸一寸光阴已从眼皮底下溜走,实在惋惜!
为了让以后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我又一次出发,这一次我信心百倍,我的耳畔又一次奏响了新教育的乐章: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创造奇迹。
关于教育的书籍的心得体会篇4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关于教育的书籍的心得体会篇5
近期我们在读朱永新《致教师》这本书,该书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老师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给询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同事自然、和蔼、坦诚的娓娓道来。读来有时心胸豁然开朗,有时茅塞顿开,有时不自觉的笑了笑,终觉受益匪浅。
书中解惑的内容非常的多,但我很喜欢书中的这一句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存在不信任,上级不信任下级,教师不信任学生,每一个人都在监督和不信任中生存和成长,作为教师无法理解。读来心中不免又有了阳光。
作为老师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有聪明漂亮,有乖巧懂事的,有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我们很容易在心里产生喜欢和不喜欢两种态度。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这正如朱老师所说:人活着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活出独特的自己。作为教师,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绽放各自独一无二的美丽。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新教育的理念,值得我们一路学习下去。
朱老师通过《致教师》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怀、眼界、努力、思考、学习决定未来,说大一点就是决定未来的教育,决定未来的孩子。如果我们对学生不信任,始终用一个眼光去看待,那教育是什么?读完这本书是不是值得去深思。
有人说教师不幸福,那是你用了另类眼光去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朱老师说,幸福是一种奇异的事物,幸福需要分享。如英国哲学家边泌说: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所以我们要懂得在教学中去发现,去选择,有了不同的发现和选择,同样是教学活动但就有不同的收获。
让我们为这个美好的收获走进我们花季般的学生,走进我们看似单一的教学。
最近我细细阅读了《致教师》这本书,让我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在事实中发现价值,在日常里发现永恒,在现象中发现本质,在局部里看见整体。见真实,见真诚,见理性,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这些教师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读到第二辑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倍感兴奋。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也想当一名好老师。在完善自己与学生的同时,享受作为教师的尊严与成长.体验教育的快乐和幸福。看到文字,我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导师,一起让心灵去旅行。因此,我记录了书中的点滴文字及一些浅显的思考。
书中说做一个智慧型老师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充满爱心的老师。俗话说:育人之道,爱心为先。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只有当教师用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才会消除火暴脾气、减少急躁情绪、避免对学生疾风暴雨般的训斥,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许多偶发事件的肇事者,通常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只有教师摆正了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才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容忍,不发火、不动怒,对事件进行冷静的、超常规的处理。让这样的孩子在同学之间得到爱和理解,他就会产生真正变化。记得有一次,写作业时,教室里静悄悄的,突然啪的一声打破了安静。不用说是水杯掉地上了。同学们一下子把头扭向声音发源地,又齐刷刷地扭向我。眼睛圆瞪着,屏住呼吸,室内更静了。我心里一愣,大家是在等着我批评肇事者吧?此时欢欢同学已经蹲在地上,把身子几乎缩到了极致,我站在三四组中间过道上只看到他的头发(他坐在一组靠过道的位置)。叮叮声很是小心翼翼!他在捡玻璃片!别用手捡了,小心划伤了手!用扫帚扫吧!我说。明显地,同学们都轻嘘了一口气。眼神都柔和了。乐乐同学连忙跑到教室后边拿来了扫帚。扫帚摩擦地面发出的唰唰声充斥了整个教室。乐乐同学真不错!我由衷地赞叹道。同学们发出了轻松的笑声此时,我想起了儿子小的时候我父母的叮嘱:如果孩子的碗啊杯子啊打碎了,不要吼她,孩子这个时候已经吓坏了,你再吼,她会慌神了的,要安慰孩子!有道是:师者,父母心也。是吗?
书中还说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是一个理解学生可能性的老师。作为教师,每天生活在儿童之中,注意观察他们,研究他们,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必须认真的对待每一个不同的生命体,分析每个人成长的不同环境与生存条件,研究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与生命潜质。读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这则故事讲的是,在英国一所小学里,校长很喜欢小动物,在他饲养的小动物中,他最喜欢一只叫拉爱科的小狗。他经常在课余时间带着拉爱科跟学生们一起玩耍。有一天,校长突然发现拉爱科不见了最终,他在花园边找到了心爱的小狗,却发现小狗被剖开了肚子,内脏几乎全被掏了出来。凶手很快就找到了,是小学生麦克劳德。校长通过了解得知,这个孩子有一颗极强的好奇心,总是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爱狗但更爱学生的校长最终决定给麦克劳德以惩罚,罚他画两幅画一副是人体骨骼图,一副是人体血液循环图长大以后的麦克劳德成为一位有名的解剖学家,那两幅画至今还收藏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里。
我惊叹于这位校长高明的惩罚手段。麦克劳德后来的成功,得益于他小时候校长对其好奇心教育,但怎么教育却大有学问。我们有时认为教育有错误的学生就是把他们制服,让他们不敢再犯。于是,学生一旦有点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大声呵斥、侮辱、贬低。这样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会遭受到难以承受的刺激。而麦克劳德的校长呢,心爱的小狗被害,最初的他却容忍了,而且给了一种善意的惩罚。这,不正像一枚蚌面对突然吸入的沙子吗?一种无条件接纳与包容!真是师者如蚌!孩子们的过失与错误仿佛一粒粒沙子,从某种角度来说,对蚌是一种侵害。然而,伟大的蚌却不仅仅默默的接纳了沙砾,而且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爱去浸润它,用自己的生命和精神去感化它,直至把那沙砾变为晶亮闪光的珍珠。这种欣赏花儿自心灵开放的美景是多么幸福啊!
最后我用朱永新老师《致教师》这本书前言中最受感触的两句话和大家共勉: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愿我们在这场穿行中感受生命的律动和活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