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自身的水平一定都有所提高,心得体会就是谈谈自己内心的感想,以下是92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篇1
暑假中,在x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共同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过后,我收获颇多。这段时间的再读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这几年的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经历,也使我对阅读教学该怎么教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想法。
一、新课标、新定位
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问题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纠结点——“读就是为了写吗”?固然读写结合很重要,读也能促进写,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而且读了就能写吗?显然,对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的位置摆放上,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提出新的考量了。阅读应该有它自己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解读新课标,我们不难理解。阅读,即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设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
二、新定位、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对生活的认知和个人知识建构都不同,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及表达另行设计等。在教学《麦哨》、《乡下人家》时,文本中对乡村儿童生活乐趣以及农家生活描写的场面非常多,由于学生都是有着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因此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对比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草地上翻着跟头、吹着“麦哨”、露天吃着晚饭的乐趣。甚至学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这种质朴而又独特的乡村生活场景。这种阅读方法,并不需要教师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学生也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意义。再如: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逐渐形成自己一套也许还算不上完整、良好的价值观体系。但是教师在原有的价值体系上旁加引指导,学生会在阅读中加引内化并迁移运用。如《夜莺的歌声》、《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学生会逐渐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一定的认知,这种认知在对夜莺与德国军官的人物形象认同中会迁移运用到对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这个基本的憎恶的价值观的体系形成正是老师与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一次的集体阅读交流、建构直至内化。
三、新体验、新理念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些都表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也仅仅是多收了几十条“鱼”而已。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链接”性阅读教学观,授给学生以“渔”。如:以作者为链接点,以《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为纵向,拓展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以体裁内容为链接点,以童话体裁横向链接国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剧童话《海的女儿》、《红鞋》以及国内童话作家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我们会把学生带入阅览室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班级中也会成立班级读书角。这样保证了“阅读源”,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能力,学会交流,训练把读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阅读前,老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读后可以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甚至可以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最终能在老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这样的阅读,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养成对老师的依赖。大量的有指导的阅读,并且是精品的阅读,必能提高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决定了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水平。我们呼唤真正的有实效的阅读课,呼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带来的生活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
五、新策略、新原则
几年语文教学工作,我总是不经意陷入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喧宾夺主”的教学情况中。但在学习新课标后,我能清楚的体会到,其实,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新课程刚刚起步,而这次学习也让我体会到,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还要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篇2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篇3
今天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篇4
新的一轮以课程和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我们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今年暑假与开学前期,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澄迈县20xx年化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学习后,我觉得新课程标准更加具体化,明确化,方法化,也更符号学生的实际。
从价值取向上看,改版后的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些许的变化
(一)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部分精英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提高科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二)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加强评价改革指导。
新课标从过去单一的期中考,期末考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转变为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学习后,我们今后教学应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一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这个道理。化学教学不应该过多求同,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体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一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内容意义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学会观察、试验、分类、比较等基本方法。
(三)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化学课程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化学教学评价正经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向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
总之,我认为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也体现出了教学内容、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智力开发和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力争与时代进步。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篇5
2024年8月18日,xx市矿区“新课标”“新课堂”暑期培训会如期举行。这次培训是围绕新课程、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聚焦课堂变革组织开展的一次分学科培训。厉兵秣马强本领,蓄势待发新征程,一天的培训,紧紧张张,但收获颇丰。特别感谢孙艳梅老师的精彩讲座,更要感谢孙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把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的“术”与“道”和我们矿区化学教师做分享。
一、把握课标修订的学科要点,努力抓好课标落地的关键环节
孙艳梅老师作为一名资历颇深的教师,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此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是在中央作出新部署、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的背景下展开的,具有特定的工作定位以及明确的发展突破。课程修订在完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凝练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学段衔接等七个方面实现了突破。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立足社会发展新形势、国际课程改革新方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准确理解课程修订的工作定位,同时在把握国内国际教育改革新趋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校本化实践。
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体现的是一种“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理想,是对已往双基目标、三维目标的升级,是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行动的继续。
化学新课标的修订,不仅研制了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更是增强了教学指导性,注重凸显“教——学——评”的一致性,立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价值,在课程主题的设置上都做了一些适度的修订和改进,从而将“素养导向”落在实处,五个学习主题既有相对的而独立性,又有实质性联系,而且每个主题之下都从“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实验与实践活动”五个维度上作出了明确的要求的教学提示、策略建议等,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实操性更强了。
孙老师抓住要点,紧紧围绕“变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做”为我们进行了阐释和指导,也促使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
1、要深刻领悟课标修订的内涵,努力做好践行,要从主观上克服畏难情绪,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即“新”在何处,尤其是对“课程目标更高、课程结构更优、强调实践教学、细化教学要求”等吃透,并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
2、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切实需要把新课标的理想主义要求与工作实际对接起来,处理好知识与素养、记忆能力与创新能力、单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传统教法与新式教法、教与学等两两之间的关系,不要将彼此进行对立。
二、潜心问道,努力做一名研究与实践的智慧型教师
孙老师围绕“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化学命题”,以探究性试题的命制为例,为我们分享了他的教学经验。我被孙老师严谨的教学精神所折服,讲座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定要将“素养导向”有的放矢、水到渠成地在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能力都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培养起来的,尤其是教学中不能放过一个“意外发现”,要勇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要有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特点,突出实验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这样就会让自己的教学贴近考试。尤其是通过聆听孙老师的讲座也帮助我们澄清了一些教学中的模糊知识,促使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形成了许多共识。
通过孙老师的讲座,也促使自己找寻到工作中的差距,仅限于“教”而忽视“研”,不注重梳理总结,更谈不上提升:
1、智慧型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通过孙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无论多么有名的教师,都要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教学日子里,一点一滴地积累,一课一课地反思,发现疏漏、提高教学技巧,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完善教学行为,自主地创造有生命的灵动的课堂,这样我们离优秀就会越来越近。
2、作为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完善自己已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需要。人与人的差距大都体现在业余时间,别人在业余时间成长了,你不读书只能是原地踏步走甚至倒退。读书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师要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老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学生的重任。读书是最好的途径,每天给自己留一些阅读好书的时间,并注意读书的深、广、新、专。同时,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有一种批判质疑的精神,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要学会在实验中找寻答案和发现问题,这样自己的谢绝就会充满无限的智慧,学科教学素养和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3、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科研的能力。孙老师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自己有一种强烈的研究意识,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一点是我们最大的差距。教师的工作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完成工作量,像传声筒一样去传递知识,死板地按照一个模子去塑造人,那自然就成了“教书匠”。而不断探索,按照科学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去帮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教师,那实际就是踏上了通向教育专家的道路。写作使人成熟,使人向善。有时我们上完一个学期,自己一篇象样的文章也没写,试想自己都不动笔去写文章,怎么会让学生喜欢上写作。其实教育工作本身就含有科研的性质。教师反复钻研教材,就是在研究教学内容;经常地了解学生,备课要“备学生”,就是在研究学生;千方百计想办法把学生教会,培养好,就是在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自觉地主动地来做这些工作,就会发现教师在科研上占有极大的优势,因为教育工作本身就含有科研的性质。
“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一天的培训促使我们对新课标的实施有了新认识,有了新方向,未来我们一定会立足新课标的有效落地,做实做细做精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登高望远,谋篇布局,为我校化学教学能抢占全市最高点再出发。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篇6
20xx年11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了“新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地点设在二中五楼报告厅,上午九点三十分,培训准时开始,历时三个小时,到中午十二点半结束。下午从四点开始,到5点半结束。
上午进行培训的是老师,宋老师以“高考新政和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培训主题,从“关于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关于海洋地理”三个维度,与大家分享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深邃内涵。关于课程标准,宋老师讲了四个问题,即发展历程、修订原因、研制路径和课程改革背景。讲到“核心素养”这部分内容时,王老师详细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确立方法、学科表现及水平划分。对于新修订课标中增加的“海洋地理内容”,王老师从“为什么增加”、“增加了什么”、“讲授时应如何把握”等三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说明,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茅塞顿开。
其中宋老师讲到的高考新政改革的背景——四个增强给我留下印象极为深刻,这四个增强的内容是: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察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察解决现实问题。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那么如何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呢?他指出:
(1)重视探究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方法。完整的现实性任务、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现实情境、强调对某个主题思考的深度而非广度,体验、合作、探究(2)加强地理实践,比如研学。
(3)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必将影响今后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午的讲座是胡老师从从对地理学科本质和价值认识的变化、地理课程目标的变化、地理课程结构的变化、地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地理课程实施的变化等5大变化、11个方面出发,对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调整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解析与阐释,让老师们看到了实施新课改、践行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地理教育的正确方向。
通过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解析,与会人员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为广大地理教师信心满满地迎接20xx年的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下一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拓展了思路,通过这次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在地理新课程标用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