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优秀的教案,我们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制定差异化的教案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92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数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数学教案篇1
磨课心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了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课本第62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画角。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五角星。
学具: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出示五角星,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它叫五角星?它的角在哪里?请你指一指。(师示范正确指法)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认一认这个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说明: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1、找课件图片中剪刀、钟表、红领巾的角
师:这三幅图形的角分别藏在哪里?
2、找生活中的角
师: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师:哦,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角呢。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二)认识角
1、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我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老师出示三角板,请学生找出三角板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示范)。说说你的发现。
2、描角
师示范描角,你能不能试着描一描三角板最上面的这个角?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展示学生作品。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就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师:一起来看看,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1、师:你能在纸上画你喜欢的角吗?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跟老师一起示范画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师生共同总结画角方法。
2、这两个角中,你更喜欢谁呢?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说明: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课件显示)
(3)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三个角,标一标。(课件显示)
?设计说明: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说明: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认识数学教案篇2
教学片断:
(1)师出示:四个城市气温图: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师:有负数吗?读出来。北京-5℃和5℃一样吗?
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0呢?
师: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温度计。(教具:表示水银的位置可挪动)
师:每格代表1℃,请生拔出5℃。
拔-5℃。为什么拔不出来?
要先找到什么温度?
生:先找到0℃,这是分界点。
师:将温度计上的数揭开,越往上温度就越……
生:高。
师:再拿一个温度计请该生再拔-5℃。
拔-15℃。
比较两个温度(-5℃和-15℃)哪个更冷?怎么能说明-15℃比-5℃更冷了?
生:温度计上有表示。
生:-15℃在-5℃下面。
师: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的感觉。
我国新疆地区最冷时温度达到-40℃,大概在温度计的哪儿?
生:比划。
师:你能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生:-10、-11。
师:一对一对说。
生1:+10、-20。
师:说得完吗?用省略号表示。
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板书:负数t;0t;正数)
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
学生圈出了板书的正数和负数。
生:不同意,因为还有很多正、负数。要把省略号圈进去。
师:0,正数不要,负数不要。怎么办?
生:0是分界点。
六人小组讨论:0算正数吗?算负数吗?
学生汇报
生1:0算是自然数。
生2:0是正负数。
生3:它一个不是,是特殊的数。
师: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0比0小吗?(0不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
教后反思:
本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体现数学是生活所需,实际所需,从而产生要学数学,要学有用的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反映数学的价值观而设计的,我觉得数学教学要超越生活,数学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与现实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毕竟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高度严密的学科。当数学教学找到了与生活的连接点,把数学现象规律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时,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变的“通俗易懂”了。如本案例教学中从温度计认识与动手操作展开教学,教师先出示了各地的温度情况,接着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上的0刻度,然后进行0上和0下的温度读数教学。充分体现由整体认识到局部探索的教学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学生认识与探索的难点。总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负数,进一步体验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珠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负数,请看这是妈妈12月份家庭收支记录。(打开书)
二、设计记事卡
1、观察收支记录,了解其中的内容。
2、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法。
3、提出“设计一张记事卡,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4、交流设计记事卡。
5、评价学生设计的记事卡,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用负数表示支出钱数的记录方式较简单。
三、典型事例
师: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教师介绍教材中用正、负数表示的典型问题。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四、练一练
1、让学生自己填空。
2、先了解养鸡场的记录内容,其次设计表格,最后交流设计的表格,鼓励学生算出目前有鸡蛋的千克数。
3、鼓励学生给自己家设计一张记事卡。
五、问题讨论
1、先看图了解奶奶取款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2、讨论“结余—200元”是什么意思?
3、推算一下奶奶卡上原来有多少钱?
教学后记:
通过吐鲁番盆地、楼房地下层等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设计记事卡,使学生了解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收入和支出,让学生明白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教材简析:
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第一道例题用温度计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以这一情境引入负数,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温度不陌生;另一方面,借助温度计上的数据显示,可以直观的认识到零上4摄氏度比0摄氏度高,零下4摄氏度比0摄氏度低,这两个温度分别在0摄氏度刻度线的上方和下方。第二道例题借助直观图,以海平面为基准,海拔8844米和海拔负155米分别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负数的读写方法
1、课前交流。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课件出示温度计近期的平均最高气温)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最高气温,你能看出近期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2、教学例1
(1)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把话题从秋季过渡到冬季后出示例1。
(2)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南京当天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3)上海和北京当天的最低气温一样么?为什么不同?
(4)从温度计上看,这两个城市的最低气温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3、练一练
(1)出示香港、哈尔滨、西宁三个城市在某一天的最低气温温度计。你能用刚才的表示方法表示这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么?
比较-11℃和-7℃那个更低。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教学例2,感知正数和负数。
1、出示例2
(1)介绍吐鲁番盆地的气候特点
谈话: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气温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问: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哪里么?
(2)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看图中这条红线表示海平面,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8844米 -155米)
2、练习
完成第6页练习一1、2两题。
3、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三、归纳正数和负数
1、分类
(1)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4、-4、40、-11、-17、+8844、-155你能把它们分类?
(2)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分类。
(3)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2、讨论:0属于正数或负数呢? 0和正数、负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教师借助课件观察画有箭头的轩线(即数轴),认识到:0是正数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3、完成第3页练一练1、2题
四、巩固练习,拓展负数的的外延。
1、基本练习。
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并进行交流: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2、你知道么?
(1)在正常状态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水结冰的温度是( )℃
(2)国务院发布了一个通知,要求公共场所夏季使用空调温度不得低于( )℃,冬季使用空调温度不得高于( )℃
(3)地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 )℃,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 )℃。
谈话:-88.3也是负数,是负小数,还有负分数。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 国家”。
4、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信息发布会。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4、拓展延伸。
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并作好记录,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说一说,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开支建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出现了自然数;在具体操作时,以某一单位测量出现不够一个单位时又出现了小数,为了表示两个意义不同但数值相同的两个量时,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板书课题。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师: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班的学生都发生了变化,学校也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这些信息:
(1):班级的成员也发生了变化,咱们班这个学期转走了三个学生,转进一个学生。
(2):学校图书室转进100本新书,又借出100本书。
(3):小明把自己的压岁钱存进银行800元,又取出100元做零用钱。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量是什么样子的?(是意义相反的量)。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
为了清楚地区分是转进100夲书还是借出了100本书,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你们真会动脑筋,真会创造。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出示数学史课本第四页“你知道吗?”)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介绍课本第4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
4.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负数,用于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果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则另一个量为负,请举例。
5生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关板书,并根据板书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教学例1
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这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关键要找准谁的位置?
零摄氏度也就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什么?
零上温度用什么数表示?零下温度呢?那0就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2.教学例2
(1)出示第3页例2请说说对存折上各项的意思?(指名回答)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有关意义。
(3)同桌互说有关正负数的意义。
(4)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 电梯中的负数: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二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2.神七与负数:我国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 )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1)21℃(2)100℃ (3)-100℃
3.产品说明上的负数:食品包装袋上有这样的标记“500+2g”,质检人员拿出5袋后称重后和标准重量比较记录为: +0.1g 、-1g、0g、+0.5g、-3g。 +0.1g 、-1g、0g、+0.5g、-3g是什么意思?500+2g是什么意思?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指名说说通过今天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
由于负数在生活中是鲜活存在的,所以本课教学思路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经历、感受生活中的负数,使学生对负数建立整体而系统的认识。回顾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的感受:
一、联系生活学负数。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景,联系生活学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引入负数概念时,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认识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继而通过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生活信息,使学生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从而感知负数;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联系生活学数学的特点。
二、让学生的体验更有价值。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究负数的产生过程,由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体验更有研究的价值。本课教学时为了教师补充了:取走全部余额,该如何表示,使学生对0的认识更为深刻。通过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为整个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认识负数》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认识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半时。
教学过程:
一、唱快乐歌,猜谜激趣,顺势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它呀,有三条腿,白天、黑夜不停跑,发出嘀哒、嘀哒的声音,提醒你,早睡早起习惯好,谁知道这是什么?
生:闹钟。
师出示一个实物钟。师:对啦,这就是钟表,聪明的小朋友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
生:……
师: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认识钟表。
(一) 认识钟面
师:小朋友拿出钟面模型,看一看,拨一拨后和同桌说说,钟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停。请小朋友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刚刚小朋友说的都很好,我们一起来认识钟面。
师:首先,我们看到钟面上有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哥哥,较长的是分针弟弟,还有又细又长的是秒针小弟弟,我们以后再认识秒针小弟弟。
师:钟面有几个数字,(12个),这12个数字按从小到大顺序围成一圈。
师:再看看,时针哥哥,分针弟弟在跑步,谁跑得快?
生:分针弟弟跑得快,时针哥哥走得慢。
(二)认识整时
师把钟表拨到8时,师:请问,这时候钟面所指的时刻是几时?
生:8时。板书:8时。
师:这时分针弟弟指向的数字是几?(12)。时针哥哥指向的数字是几?(8)。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上来拨一拨3时。板书:3时。
生上台拨。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再请小朋友拨一拨5时。板书:5时。
生上台拨。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了,现在8时、3时、5时三个钟面都在黑板上,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表示整时,分针都指向数字几?
生:12。
师小结:当钟面上的分针弟弟都指着12,时针哥哥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认识半时
师把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处,师:分针弟弟又开始跑了,时针哥哥也走着。
师拨动分针指向6,时针拨到12和1之间,师:小朋友,这时又是几时呢?
生:12时半。
师:时针哥哥、分针弟弟分别指向几呢?
生:……
师半钟拨到3时半、6时半,再提问。
师:好,请小朋友看小黑板。12时半、3时半、6时半的钟面都画在小黑板上了。小朋友仔细观察,表示半时,分针弟弟都指向数字几?
生:6。
师小结:当钟面上的分针都指着6,时针在两个数之间,谁在左边就是几时半。
(四)看一看,说一说
过渡:师:认识了整时、半时,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出示图片。
师:小明出场了,你能说出他现在在做什么吗?(引导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干什么?让学生分清是上午、中午和下午的时刻。)
师小结: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啊!这样的`一天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呢?跟同桌的小朋友说说。
三、概括总结,质疑升华。
师:今天你认识了什么?
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所收获。
认识数学教案篇4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4、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感知数理
1、教学例1
(1)认识1/2。
师:同学们,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中秋佳节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呢?
生:吃月饼,赏月。
师:老师这有2块月饼,要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大家来分一下。
生:一人一个。
师:要是老师只有1块月饼,这下应该怎么分呢?老师给他们分一下看看。
操作幻灯片,演示分月饼给学生看。
师:现在这个小男孩他分的少一点,他可不乐意了,他哭了。我们得重新分了。现在一人一半,他们得到有月饼一样多,所以他们都很高兴。
师:他们分别得到了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1/2,这个2表示分的。份数,每一份月饼就原来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他们每人分得二分之一。
图片出示半个月饼,并在旁边写上1/2。
边演示边说明:平均分2份,在横线下写2,要表示其中的1份在横线上写1。读作二分之一。
归纳1/2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1/4
①提出问题:
师:如果把这块月饼分4分呢?每分月饼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1/4。
②教师课件演示。
师:像这样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在幻灯片中操作,介绍分数中各部份的名称以及分数的读法。
把图中的圆不平均分4份后提问,这样分四份,那么每份是这块月饼的1/4,对吗?
指名回答。
归纳1/4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写作1/4。
(3)提出问题
出示幻灯片中的图片
提问:图中哪个有色部份能用1/3表示?
2、教学例2
(1)出示例1每一组图1/2和1/4。
①想一想、比一比,哪个分数大一些?
②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学会合作。
③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的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大小。
出示:1/2>1/4
(2)出示例2第一组图1/4和1/3
①说说图示中每一格表示什么?用什么数表示?(1/4、1/3)
②比一比:1/4和1/3哪个分数大?
③小组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方法。
出示:1/4<1/3
(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①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发现用文字表达出来。
②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③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越小。
二、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1/6和1/4
2、小试身手:1/3○1/2、1/3○1/4、1/5○1/7、1/8○1/7、1/4○1/8、1/6○1/3
3、思考题:(1)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是绳子总的几分之几?
(2)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三、课内外作业
1、课本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认识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活动重点:
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和半点,并自主操作拨出相应的`时间
活动准备:
教具:大时钟一个
学具:幼儿每人一个小闹钟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时钟,知道时钟名称及用途
1、(教师出示时钟)这是什么?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时钟的?时钟有什么用途?
2、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小结:手表、闹钟、挂钟、电子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时钟,它们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时钟。
二、观察认识钟面
1、(教师手指钟面)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小朋友再仔细看,钟面上的三根针一样长吗?
2、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数字从1开始按从小到大、顺时针的方向排列。
这三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最短的那根是时针,再长一点的是分针,最长的那根是秒针。小朋友可以看到秒针是一直都在走,因为一秒钟就是很短的时间。有些时钟上不一定会显示秒针。我们只要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知道时间。
三、认识整点、半点,了解分针和时针的运转关系
一)认识整点
1、(教师将两指针都拨打12上)小朋友看,时针和分针都在12上,这就表示12点。
2、提问:谁会拨1点钟呢?(请几个幼儿拨时间,其他幼儿观察并检验结果。)
刚才他们在拨动指针时你们发现了什么?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3、教师小结:时针和分针是朝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路,走一格就是走1个小时。几点整时,时针就指向几,分针都指向12.
二)认识半点
1、(教师把指针拨打12:30的位置。)现在请你们再仔细观察钟面,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时针指向数字12,就是12点钟,时针指向12和1的中间,分针指向6表示12点钟的一半,所以现在就是12:30.
2、谁愿意来拨动指针,拨出1:30钟呢。(请一位幼儿上来拨,其他幼儿观察并检验结果。)
刚才他们在拨动指针时你们发现了什么?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3、教师小结:不管是整点还是半点,时针和分针始终是朝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走1个小时。几点半时,时针指向两个数的中间,分针指向6。
四、幼儿操作,拨时间
1、今天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个小闹钟,现在就要请你们听老师说时间,然后你们来拨出相应的时间,看谁拨得又快又对。
2、组织幼儿活动。
3、评价幼儿活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认识自己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