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检查和评估教学效果,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教师提前思考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92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图形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图形教案篇1
设计意图:设计活动时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为内容。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对周围事物有兴趣,且有求知欲;能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提问,并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人、事、物的好奇心。
活动一:大家来做小问号(综合)
一、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小问号”活动,增强求知欲与好奇心。
2、学习从多方面、多角度,使用什么、怎么、为什么等疑问词提问。
二.准备
1、《小问号》故事挂图
2、纸、笔
二、过程
1、教师提问引出故事
师:今天有位小朋友他叫小刚,他有许多问题,大家想知道他有哪些问题吗?(想)
师:那老师帮你们问问他肯不肯告诉你们好不好?(好)
师:小刚你愿意把你的问题告诉我们班的小朋友吗?
(请一位幼儿扮演小刚说:好啊,我非常愿意,我还把我的问题编成了一个故事;但是我有一个要求,我希望在我讲故事时小朋友们要仔细的、安静的、认真的听,你们能做到吗?)(能)
师:现在就由老师将小刚的故事讲给你们听,听仔细了,他到底有那些问题。
2、教师生动的讲述故事《小问号》,边讲边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讨论。
师:故事里小刚提了哪些问题?
(幼儿自由阐述,教师选几位幼儿作答)
师:小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呢?
(幼儿自由表达)
师幼一起总结:小刚是个聪明的好孩子,爱动脑筋,对许多事情都喜欢提问题。
3.学做小问号
(1)、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在变化啊?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选几个事例举得好的幼儿作答)
(2)、学习用“什么、怎么、为什么”等疑问词及其助词“吗、呢”进行提问。
师:小刚在提问时都加上了“什么、怎么、为什么”等疑问词进行提问,我们班的小朋友能不能也加上这些疑问词进行提问呢?
(3)、教师鼓励幼儿都做“小问号”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
4.分组提问(把幼儿分成2——4组)
幼儿自由提问,教师认真记录、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疑问词。
5.师生共同总结
大家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疑问词,表扬大胆提问的幼儿。
6.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积极大胆地提问、
(2)、教师随时将幼儿的提问记录下来,并请家长配合做好问题的记录。
(3)、设立“小问号”专栏,将幼儿所提的问题以绘画或家长文字记录的方式,公布在专栏中,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寻求答案。
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求答案,孩子们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在图书角,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科学知识图书,和科学家的故事的图书。美工区投放了纸、笔等,鼓励孩子将自己的问题画下来,同时,鼓励家长可帮助记录问题。我们把小朋友的问题制作成一本小册子,自选活动时,孩子可以随意翻阅,遇到自己会回答的问题,就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在纸上,贴在相应的问题旁边。孩子们只要有空,就会去翻一翻小册子。这样,既能让小朋友尝试用多种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更好的起到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无形的交流作用。
活动二:磁铁的秘密(科学)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
2、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磁铁、回形针、纸片、纽扣、铁夹子、小积木、易拉罐、硬币、铁质、铅笔盒、螺丝等。活动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2.区域活动材料。
动物迷宫板6块,每块配有立体小动物,底部有回形针。
立体鱼若干,顶部别有回形针,鱼竿10根,线上系有磁铁。
矿泉水的空瓶6只,里面装有回形针。
u字形、长条形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解决问题,找出最佳方法。
师:有一位正在缝衣服的老奶奶,她一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了,老奶奶眼睛不好使,摸了半天也没摸着,现在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样帮老奶奶把针找回来?(慢慢的找,用放大镜找,用磁铁吸)
2、幼儿感知磁铁的吸力,教师演示。
师:刚才有个小朋友说用磁铁从地上把针吸起来,我们来实验一下。(教师用磁铁把针从地上吸起来)
师:磁铁把针吸起来了,它还能不能把别的东西吸起来呢?
3、幼儿感知探索磁铁能吸住那些东西。
给幼儿提供:回形针、纸片、纽扣、铁夹子、小积木、易拉罐、硬币、铁质铅笔盒、螺丝等。
4、幼儿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真能干,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下你们吸上来的东西,有什么特点?有那些共同之处?(被吸住的东西摸起来硬硬的,都是铁做的)
5、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自由寻找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手中的磁铁,找一找我们的活动室内,有那些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幼儿在活动室内自由寻找)
6、幼儿相互讨论交流在活动室内发现的那些被磁铁吸住的物体的特征,进一步发现磁铁的特性。
7、分组活动
(1)走迷宫:把磁铁放在迷宫板的下面玩。
(2)钓鱼: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钓的鱼最多。
(3)取回形针: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过来,想办法把回形针从瓶中取出。
u字形、长条形磁铁: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自己想办法并互相讨论可以怎么玩,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教师可启发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把玩法教给其他小朋友)
8、活动结束,交流活动情况。
(1)你玩了什么?喜欢这样玩吗?
(2)在玩的过程当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延
伸:引导幼儿玩做指南针,并在生活中收集磁铁的资料。
活动反思:这堂课从一开始教师就利用一个小故事,很快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抓住幼儿急于帮助别人的特点,引出磁铁,因此显现出磁铁特有的特性,使幼儿充满了好奇心,接下来又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去发现磁铁特有的特性。在这个环节当中,充分展示了幼儿的主动性并很自然的投入到科学的实践当中。在最后的分组活动环节中,教师通过安排各种游戏让幼儿对磁铁的特性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整堂课的课堂氛围严肃活泼,各个环节由浅入深,幼儿易于掌握,也培养了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三:绘画《我画的我的问题》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问题。
2、能大胆地构图,比较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活动准备:(1)水彩笔、(2)白纸(3)问题图书
重点与难点:
鼓励幼儿使用“什么,为什么,怎么”等疑问词。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美术课,这节课美术课和以前上的美术课,画的东西可不一样?”“我们今天要来画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懂的问题,自己把它们画出来。”
2、师:“老师准备了很多有关于问题的图书,下面我要请小朋友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书上都有些什么问题?”
师:“图书看完后仔细想想有没有自己想要问的问题。”
(二)分组讨论
师:“现在小朋友们开动一下小脑筋,在日常生活中,你想知道一些什么问题?”
请小朋友回答,老师做记录,把孩子们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
师:“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和大家说说他想画的问题,大家一起想想该怎么去画这个问题。”
师:“我现在请小朋友用什么,为什么,怎么?来把自己想画的问题来告诉老师。
师:“小朋友们想想要怎么才能让别人很容易看出来你画的什么问题?”
(三)幼儿绘画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来把自己脑子里想问的问题,用自己的画表达出来。”
问题画完之后,请小朋友到前面来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画的问题。
(在表达问题时尽量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这三个疑问词)
评讲幼儿所画的问题,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告知幼儿
,在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应该主动问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让自己明白。
(四)布置“我画的我的问题”问题专栏
师:“老师要把我们小朋友画的问题,贴到我们的问题专栏里面,这样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别人的问题,互相帮忙解答问题。”
活动反思:通过这节美术课,能让孩子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把自己平时遇到的不懂的问题,用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更好的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知道用什么,为什么,怎么这三个疑问词来表达。在最后的“我画的我的问题”专栏中,让孩子们互相交流自己的问题,互帮互助解答问题,在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可以去问爸爸妈妈和老师,充实自己的小脑子,在看到别人的问题时,可能也会想到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疑问,这样就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综合活动四:小发明展览会
活动目标:
1、学习布置小发明展览会,会按照一定分类标准摆放。
2、能大胆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班的小发明。
3、乐意教弟弟妹妹制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已制作好的小发明作品
2、半成品材料若干提供给幼儿
3、组织其他班级幼儿来参观
活动过程:
1、给一个区角活动区提供给幼儿进行布置
(1)讨论:我们教室有一个小角落特别冷漠,想请我们小朋友给它布置漂亮、热闹一些,请大家想想看给它布置成什么样子?(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方案,引导幼儿布置展览区的想法)
(2)师:今天我们将那个角落布置成发明展览区,要怎么布置呢?作品怎么摆放?怎么样分类放?
(3)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选出好的意见的进行布置。
2、引导幼儿学会举办展览会
(1)展览会上有许多负责的人,那每个人负责的工作都是不同的请大家想想展览会上会有那些负责人?都负责些什么呢?我们如何来分工?我们还要邀请一些客人来参观小发明展览会,那我们如何邀请他们呢?
(2)任务分配完成,请幼儿分工进行活动
分为三组:
一组幼儿负责给邀请来的小客人讲解作品
二组幼儿负责教小客人一起来用半成品的材料来制作小发明
三组负责将做好的小作品分类摆放进展览区内
3、一起参观自己的小发明展览会,并集体进行交流,觉得哪里需要增的需要增添或者减去的地方。
4、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整个课程气氛比较活跃,幼儿都能够沉浸在活动中,能够互相帮助,发挥想象力一起完成活动区的布置任务和新作品的展示,对于来参观的幼儿也能够友好相处并能够让这些幼儿也很快融入活动中,但是整体环境比较混乱和乱,需要强调并提醒幼儿环保的意识。
图形教案篇2
教学内容: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目标预设: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1.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图形有什么特点?
3.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求积的方法:
(1)数格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分割数格
二、练一练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讨论)
2.下列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
请学生说如何分割?
为什么这样分割?
3.总结: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应注意什么?
三、作业
课堂作业
19页第3题第二部分。
课外作业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图形教案篇3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准确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等学习材料一份。 一、情景导入 1、猜一猜
老师先变一个魔术:把一张纸对折,在折痕边画一些图形(房子的一半),现在沿着图形边,把它剪下来,你能猜一猜,能剪出什么图形?(生猜房子)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大家只能看到图片的一半,看看谁最聪明,能够把它猜出来,好不好呀? 师:请看第一个,这是什么? 师:肯定吗? 生:肯定。
[师(展开图片):这是一朵花。下面一个看仔细了,(拿出图片:螃蟹) 师:这是什么? 生猜
(老师边说边展开螃蟹)这是一只螃蟹 2、说特点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图形,同学们为什么那么快就把它猜出来呀,你们只看到了它的一半呀?] 生:因为它们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样的。
师:那咱们来看看这朵花,左边和右边哪里一样呀? 生: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师:非常好。这朵花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 生:它们都是对称的。(教师板书:对称) 师:你说的对称是什么意思? 生:它们可以重叠起来。
生:就是两边都一样。
师:左右两边的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一样,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寻找对称现象
师:其实,像这样对称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不能去找一找? 生:黑板是对称的。 生:门是对称的……
二、分类验证,认识轴对称图形 1、分类
老师也找到一些,我把它们画下来就成了这样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吗?你能根据对称或不对称给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开始分类,有些确定是对称的,有些不是对称的,还有一些不确定。 师:这些图形究竟是不是对称图形,还需要验证。 2、验证
(1)初步验证,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怎样验证呢? 生:可以对折。
师:对折!(板书:对折)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怎样对折呢?
(指名以为学生上台,一边将蝴蝶图片对折,一边介绍:我把蝴蝶图片这样对折后,两边都一样了)
师:你说的两边都一样,就可以说对折以后,两边重合了。(板书:重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验证其他几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 (2)小组合作验证,验证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汇报交流,明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请一个小组4名同学通过实物展台,边操作边汇报。
生:我把树叶对折,发现两边重合了,所以树叶图形是对称图形。(教师将树叶图片横着贴在黑板上)
生:我把音符对折,两边没有重合,所以它不是对称图形。 师:难道两边一丁点儿也没重合吗? 生:上面重合了,下面没有重合。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一部分重合,另一部分没有重合,我们可以说,没有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生:我把“右转弯”图形对折,两边没有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用“完全重合”来描述真准确。
生:我把飞机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了,它是对称图形。 师:(反问)你凭什么说它对折后完全重合了?
生:我把它对折以后没有一丁点儿不重合的,不多也不少。
师:没有一丁点儿不重合的,不多也不少就是完全重合了,这位同学说得清楚吗? 生:(齐)清楚
师:刚才我们通过把飞机图形对折以后,两边完全重合可以判断飞机图形是对称图形。(将飞机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旋转飞机)现在它还是对称图形吗? 师:(再旋转飞机)还是对称图形吗? 生:(齐)是。
师:怎么还是对称图形?
生:不管你怎么转,它都是对称图形
生:是不是对称图形和它在哪个位置没有关系,不管怎么转,它还是那个图形。 师:是啊!无论怎么摆放,只要将图形沿直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归纳
(1)小结轴对称图形。
师:这样沿一条直线对折以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做轴对称图形。 (在“对称图形”的前面补充板书“轴”)
师:为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加重“轴”字的语气)轴在图形的什么位置?谁来指一指?
师:对折时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教师画对称轴并板书:对称轴) 师:树叶图形的对称轴呢?(师在图片上画出蝴蝶、树叶、飞机的对称轴) (2)整理轴对称图形。
师:比比谁的反应快。请各小组把你手中的轴对称图形交给小组长,组长检查正确后放入封。再请大家把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交给组长,放入信封,组长把信封放回抽屉。
三、拓展运用,理解轴对称图形 1.剪一剪。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动手裁剪一个轴对称图形?不过,在动手之前是不是应该先思考,剪什么?怎么剪?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师生交流后,学生动手自由剪轴对称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四、新旧知识结合,巩固轴对称图形 1、平面几何图形辨析
师:我们结识了新朋友,也不能忘记老朋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老朋友,请同学们用对折的方法来判断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沿着折痕画出对称轴,依次出示: 五、总结归纳,升华对称美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轴对称图形。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生活中对称的世界。(课件播放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京剧脸谱、动物、植物等对称现象)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你的感受,你会用哪个字? 生:(异口同声)美!(教师在黑板上贴剪纸—“美”)
师:是啊!我们的生活是美的,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会发现更多的美,老师把这个“美字送给大家,希望你们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图形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大家搜集了许多有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谁来给大家展示并汇报一下。 (指名回答)
生1:这枝铅笔的面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2:这条小鱼的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们搜集的组合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搜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通过学生查、拼、摆、画、剪、找等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认识。】
二、探索活动,寻求新知
师:生活中有许多组合图形,老师准备了3幅,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组合组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如果求它们的面积可以怎样求?
图一 图二 图三 课件逐一出示图一、图二、图三,让学生发表意见。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生2: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生3:队旗的面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生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成的是组合图形。
生2:有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师小结: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图一:是由三角形、长方形、加上长方形中间的正方形组成的,
面积 = 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图二: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面积 = 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
图三:作辅助线使它分成一个大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方法一:是由两个梯形组成的。
师: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梯形?怎样分成两个梯形?
引导学生说出将它转化成以学过的简单图形以及在图中作辅助线。
师:是的,可以用作辅助线的方法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图形来计
(板书:转化)。大家想想,用辅助线的方法还有不同的作法吗?
方法二:作辅助线补成一个长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
方法三:作辅助线使它分成一个大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课件分别演示这三种方法)
分割法 添补法
师:数学中我们习惯用分割法或添补法,用辅助线来把一个复杂的组合图形转
变成比较简单的图形,为计算带来简便。画辅助线时要注意画虚线,以及用铅笔和直尺作图。
板书: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分解成简单图形。
师:请你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的表面有组合图形呢?(学生自由回答,对学生们正确的回答要给予好的评价,特别是要鼓励不爱举手的学生讲一讲。注意座在后排的学生表现)
师:同学们认识组合图形了,那么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 生1:我想了解组合图形的周长。
生2:我想知道组合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既然它们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那么分解它们的组成,就可以来个“原路返回”——分解成几个简单图形的和或差。培养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潜意识的教学思想中既重“方法”又重“思想”。 体现数学知识从“行为”到“灵魂”的内化过程。同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三、探讨例题,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了不起。老师家这几天装修房子,要刷新墙体。刷新墙体的工人工资是平方米来计算的,请你们帮我算一算。(课件出示例4)
例4: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先让学生思考,再动手计算。
交流汇报
方法一:把这个组合图形一分为二,一个是正方形,另一个是三角再分别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最后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就可以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
师: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要算每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请找一找,并标出来。
指名学生找相应的条件。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出示学生的答案
①5×5=25 (平方米)
②5×2÷2=5(平方米)
③25+5=30 (平方米)
答:房子侧面墙的面积是30平方米。
(注意检查做错的同学,找出错的原因。)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同学用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先把这个图形补上两个三角形,看作一个长方形,先算出长方的面积后,再减去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师:能找出每个简单图形的已知条件吗? 让学生找相应的条件。 展示学生答案
长方形:长:5+2=7米、宽:5米; 三角形:底是2米,高是2.5米。 5×(5+2)-2.5×2÷2×2
=35-5 =30(平方米)
答:房子侧面墙的面积是30平方米。
方法三:把这个图形从顶点向下作一条垂线,就分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面积是相等的,所以只要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就得到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同样让学生找出计算梯形面积的相应已知条件。
展示学生的答案
(5+7)×2.5÷2×2=30(平方米) 答:房子侧面墙的面积是30平方米。
让学生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了分割法或添补法,作辅助线把组合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来计算面积。(也就是先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
师:非常感谢大家为我解决了难题,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组合图形,我们计算面积时,根据“图形位移,面积不变”的道理,用辅助线把它进行割、补、拼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再计算出该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方便多了,这些方法中有的简单,有的繁琐,如果没有要求多种方法的,我们尽量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对于例题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新课开始的拼组基础,每个学生
对求它的面积会有一定的思考,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四人小组一起来分一分、算一算,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化。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能充分利用刚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帮老师算了刷新墙的面积,客厅大概是下图这种形状。准备铺上地板砖,大家能帮老师计算一下客厅的总面积吗?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方法一: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 长方形。 4×3+3×7 =12+21 =33(cm2)
方法二: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6+3×3 =24+9 =33(cm2)
第三种方法:分割成两个梯形。 (3+7)×3÷2+(3+6)×4
7×6-3×3 =42-9 =33(cm2)
让学生说一说试用了什么方法?前三种使用了分割法,最后一种使用了添补法。
练习过程如上,分解图形如下。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很感谢大家。 2、孩子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做个助人为乐的学生,好吗?
现在你能帮工人叔叔算算这
个指示路牌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1、开放式练习,把枯燥无味的面积计算,溶入到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前边的练习后进生可能出现错误,有失败感。自己选择习题,可能选到自己会做的,从而能体会一些成功。对于优生,可能不满足前边练习的深度,自主选择较深的题目,能拓展新知。】
五、课堂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束语:同学们在这节课表现非常出色!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或添补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要注意根据已知条件分或补,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以板书来表现,学生通过试做汇报、交流观察。体现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充分的暴露出来,体现了算法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空间;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检测a
1、这是我们学校将要开辟的一块草坪,如下图。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现在有两家公司联系,a公司说种一平方米草要5元,b公司说种同样的草一共需要
2500元。如果让你决定,你会选择哪家公司?
2、同学们,我们学校少先大队准备给每个班做一面“中队旗”,不知道该用多少布,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已经知道“中队旗”也是一个组合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用布的面积。我们比一比谁的方法更新颖、更快捷!
课堂检测b
1、在一块梯形的地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其余的地方是草地。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想种上红花、黄花和绿草。一种设计方案如图。你能分别算出红花、黄花、绿草的种植面积吗?
答案:课堂检测a
1、50×33+35×12÷2
=1650+210
=1860(厘米)
2、33×26-26×13÷2
=758+169
=927(厘米)
课堂检测b
1、(40+70)×30÷2-30×15
=1650-450
=1200(厘米)
2、长方形地的面积:18×12=216(平方米) 绿草面积(一半):216÷2=158(平方米) 黄花面积:216÷4=58(平方米) 红花面积:216÷4=58(平方米)
图形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的三个特征,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巩固对已学图形的认识,能按要求操作,保持记录整洁。
3、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分类记录表
2、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
3、各类标记
4、课前把已经分类好的小房子放在电视机下面,位子排成马蹄形,有空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拼成的小汽车,请幼儿认真观察。
t:这辆小车子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哦!有圆形、三角形)那么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圆、三角形;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3、小结
二、第一次操作
1、教师出示几何图形
t: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相同点,它们喜欢和相同的好朋友住在在一起,你来分分看!
要求:轻声的讨论、操作;请当天的值日生操作,其他幼儿帮忙想办法。
2、教师巡视指导,可重点指导1~2组。
三、展示分类结果
1、教师请个别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类结果。(老师把与幼儿一样的结果展示出来)
2、t: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呀?
t:你们看出来他是怎么分的吗?为什么这么分呀?
3、引导幼儿大胆积极发言,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按大小、形状、颜色来分类,并为每种分法贴上标记宝宝。
5、如果展示后,分类中少了一种,可补充:
t:你们是这样分的,沈老师还有一个好方法来分……你们来看看老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6、小结:我们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分,我们小朋友真厉害!表扬一下自己!
四、第二次操作
1、教师每组分发标记宝宝。
2、t:老师给每组小朋友都放了标记宝宝,现在请你们用跟刚才不一样的分法再为图形宝宝找家,并给它们的房子上贴上相应的标记宝宝。
3、要求:轻声操作;当天值日生操作。
4、教师巡视指导
5、请个别幼儿展示
6、小结
五、游戏:找朋友
1、教师请幼儿一人拿一个图形宝宝,举高(课前要把位子排好)
2、t: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图形宝宝,然后找一个空的地方,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找朋友。
3、要求:注意安全,不推不挤。
附:找找找,找找找,找到我的好朋友,好朋友在哪里?颜色/形状/大小一样的好朋友在一起
图形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分类。
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今天除了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来干什么呢?”
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请观看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应该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
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继续闯关:
(1)小组讨论路线图;
(2)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
(4)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验证。
三、闯关成功。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